白日遥看锦绣悬,重重楼阁隐青烟。
化城或在诸天外,方丈长疑积水边。
每说神僧飞杖锡,更闻童女上楼船。
西风日暮何萧瑟,一度登高一惘然。
白日遥看锦绣悬,重重楼阁隐青烟。
化城或在诸天外,方丈长疑积水边。
每说神僧飞杖锡,更闻童女上楼船。
西风日暮何萧瑟,一度登高一惘然。
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秋兴五首(其四)》,描绘了一幅秋日登高远眺的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意境与哲思。
首句“白日遥看锦绣悬”,以“白日”为背景,将远处的景物比作“锦绣”,既展现了色彩的丰富与层次感,也暗示了景色的美丽与壮观。接着,“重重楼阁隐青烟”,通过“楼阁”与“青烟”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仿佛那些楼阁隐藏在轻烟之中,难以捉摸。
“化城或在诸天外,方丈长疑积水边。”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神秘感,化城(传说中的仙境)似乎位于遥远的天际之外,而方丈(传说中的仙岛)则让人怀疑是否真的存在于水的边缘。这里运用了神话与传说的元素,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每说神僧飞杖锡,更闻童女上楼船。”这两句描述了传说中神僧乘着锡杖飞翔,童女乘坐楼船的情景,体现了人们对超凡脱俗生活的想象与追求。神僧与童女的形象,象征着超越世俗的智慧与纯净的心灵。
“西风日暮何萧瑟,一度登高一惘然。”最后两句描绘了傍晚时分,西风萧瑟,诗人独自登高望远,心中涌起的是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感慨。这里的“惘然”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蕴含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深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世界,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命、宇宙的深刻感悟。
閒过信陵饮,有怀信陵君。
君去日已远,谁怜抱关人。
径携一壶酒,往酹公子坟。
坟科久已平,墓木几为薪。
泉扉锁长夜,千载不复晨。
昔与贤俊游,今为狐兔邻。
豪贵竟安在,念之心纷纭。
有生会归尽,但恐后无闻。
此意不可必,且醉梁园春。
海门东向沧溟阔,潮来怒捲千寻雪。
浙江亭下击飞霆,蛟蜃争驰奋髯鬣。
钜鹿之战百万集,呼声响震坤轴立。
昆阳夜出雨悬河,剑戟奔冲溃寻邑。
吴侬稚时学弄潮,形色沮懦心胆豪。
青旗出没波涛里,一掷性命轻鸿毛。
须臾风送潮头息,乱山稠叠伤心碧。
西兴浦口又斜晖,相望会稽云半赤。
诗家谁有坡仙笔,称与江山作勍敌。
援毫三叫句不成,但觉云涛满胸臆。
船头傅铁横长锥,十十五五张黄旗。
百夫袖手略无用,舟过理棹徐徐归。
吴侬笑向吾曹说,昔岁江行苦风雪。
扬槌启路夜撞冰,手皮半逐冰皮裂。
今年穷腊波溶溶,安流东下閒篙工。
江东贾客借馀润,贞元使者如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