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母今朝,飞下琼楼金阙。先教玉女,为传言细说。
蟠桃手种,尚记此春时节。三千春后,开花初结。
宴罢瑶池,洗娥眉、已半雪。九旬偷度,笑韶光一映。
仙翁日月,算与人间全别。从今一岁,年年三月。
阿母今朝,飞下琼楼金阙。先教玉女,为传言细说。
蟠桃手种,尚记此春时节。三千春后,开花初结。
宴罢瑶池,洗娥眉、已半雪。九旬偷度,笑韶光一映。
仙翁日月,算与人间全别。从今一岁,年年三月。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仙界的宴会,通过对话和景象的描述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境界。开篇“阿母今朝,飞下琼楼金阙”即设定了仙界的宏大背景,而“先教玉女,为传言细说”则引出了故事的核心——通过玉女之口传达某种信息或智慧。
诗中的“蟠桃手种,尚记此春时节。三千春后,开花初结”描绘了一幅神话般的画面,蟠桃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长生不老,而这里则是由仙女亲手栽培,且经过了三千年的时间方才结果,这不仅强调了时间的流逝,更凸显了仙界超脱凡尘的特性。
宴会结束后的“宴罢瑶池,洗娥眉、已半雪”给人以清凉脱俗之感,而“九旬偷度,笑韶光一映”则透露出仙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漠然态度,他们甚至能够偷渡九重天关,轻视世间的规矩。
诗的最后,“仙翁日月,算与人间全别。从今一岁,年年三月”表达了仙界与人间完全不同的时间观念和节气感知,即便是同样的季节,在仙界也拥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和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仙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以及仙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