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鹊桥仙·其三》
《鹊桥仙·其三》全文
宋 / 卢祖皋   形式: 词  词牌: 鹊桥仙

澄江晓碧,君山秋静,人与江山俱秀。

最声吹下紫泥封,看宣献、风流依旧。

□袍对引,鱼轩徐驾,小队旌旗陪后。

万家指点寿星明,更把菊、登高时候。

(0)
翻译
清晨的澄江水面清澈如镜,君山在秋天显得格外宁静,人和江山都显得美丽非凡。
乐曲声从紫泥封印的官府传出,看那宣献公(宋朝官员)的风采依然如旧。
身着绣有□袍的官员引领,乘坐装饰有鱼纹的车驾,小队的旗帜随行在后。
万民瞩目,只见寿星般的明月高悬,人们更是借此佳节登高赏菊。
注释
澄江:清澈的江水。
君山:湖中的著名山峰。
紫泥封:古代官府文书的封印,象征权威。
宣献:指宋朝的宣献公,具体人物未详。
□袍:可能是指官服上的某种图案或装饰。
鱼轩:装饰有鱼纹的车子,古代官吏出行的交通工具。
菊:菊花,秋季常见的观赏植物,常用于节日庆祝。
登高时候:指重阳节登高赏景的习俗。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卷,开篇即以“澄江晓碧”设定了清新明净的基调。接着,“君山秋静”进一步渲染出一片宁静与肃穆之境。"人与江山俱秀"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以及人类生活状态和谐共存的赞美。

"最声吹下紫泥封"一句,通过对古代书信传递过程中的细节描写,表明通信手段之繁复与庄重,同时也隐含着时代变迁、往昔风貌依然如故的情感。

"看宣献、风流依旧"则继续强化了这种情怀,即便时光流转,但某些传统和文化精髓依然如旧,未被岁月侵蚀。

以下几句“□袍对引,鱼轩徐驾,小队旌旗陪后”描绘了一幅出行狩猎的场景,通过对服饰、车马、随从等细节的刻画,展示了诗人对于古代盛世生活的向往。

"万家指点寿星明,更把菊、登高时候"则是诗人在观赏民间庆寿活动与秋季赏菊时提醒自己要攀登高处以望远方,这不仅是对生命长存的祝愿,也象征着追求更高境界和广阔视野的精神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传统以及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往文化的深厚情感。

作者介绍
卢祖皋

卢祖皋
朝代:宋   字:申之   号:蒲江   籍贯:永嘉(今属浙江)   生辰:约1174—1224

卢祖皋(约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号蒲江,永嘉人(今浙江温州人)南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中进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著书郎、累官至权直学士院。。今诗集不传,遗著有《蒲江词稿》一卷,刊入“彊村丛书”,凡96阕。诗作大多遗失,唯《宋诗记事》、《东瓯诗集》尚存近体诗8首。
猜你喜欢

不拜春官为座主,亲逢天子作门生。

(0)

和唐山叟所赠三诗·其三

遍从江海濯清流,归老岷峨占上游。

心远欲联高士传,地偏仍似贾胡留。

何时竹杖闲支壁,终日绳床懒命俦。

碧嶂红尘两相望,劳生笑我不知休。

(0)

题王逸竹溪钓艇图二绝·其一

断岸竹如云,翠色落寒濑。

艇子何处归,应转烟林外。

(0)

次韵何子应留诗为别·其五

主领风光春复秋,西山蜡屐北池舟。

羲皇以上同真乐,俯仰之间忆旧游。

(0)

寄韩涧泉三首·其二

在困多促促,长怀特栖者。

崔嵬玉山岑,今谁秣余马。

朝随涧云浮,暮逐涧泉泻。

光仪俨神交,晤言寄心写。

食鱼不知肥,采菊不盈把。

愿垂白日影,照我蔀屋下。

(0)

金市大水一首

日气方穿户,风潮忽及门。

郊原雨脚密,窗牖浪花翻。

船系家家屋,帆飞处处村。

江南一羁客,微命托乾坤。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