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关无复守门催,欲晓鸡声唤起来。
一炷寿香瞻白发,三杯贺酒写红灰。
看棚尚倚天街柳,恩信先通桂岭梅。
但喜奉身归膝下,自馀皆是鲁禽杯。
当关无复守门催,欲晓鸡声唤起来。
一炷寿香瞻白发,三杯贺酒写红灰。
看棚尚倚天街柳,恩信先通桂岭梅。
但喜奉身归膝下,自馀皆是鲁禽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冬至这一天,与家人团聚的温馨场景。首句“当关无复守门催”,形象地描绘了冬至这天,家门不再需要频繁的守候与催促,暗示着节日的宁静与祥和。接着,“欲晓鸡声唤起来”一句,通过鸡鸣唤醒的日常细节,展现了冬至早晨的宁静与生机。
“一炷寿香瞻白发,三杯贺酒写红灰”两句,通过“寿香”和“贺酒”的使用,表达了对长辈的尊敬与祝福,以及家庭成员间的欢聚之情。“寿香”象征长寿,“贺酒”则寓意庆祝,红灰可能是指饮酒后留下的痕迹,进一步强调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看棚尚倚天街柳,恩信先通桂岭梅”两句,运用了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人情的温暖与和谐。天街柳和桂岭梅,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寓意着人间的恩情与信义如同自然界的美好一样,无处不在,深入人心。
最后,“但喜奉身归膝下,自馀皆是鲁禽杯”两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家庭团聚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亲情的珍视。这里的“鲁禽杯”可能是指一种酒器,用以强调饮酒庆祝的场景,同时也暗含了对生活的满足与感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冬至这一传统节日中家庭团聚的温馨与幸福,以及对长辈的敬爱与感恩之情,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生活气息。
步出北郭门,遥望渭南里。
高坟倚石麟,相对何累累。
借问何代人,云是樗里子。
此人昔相秦,自矜力与智。
拔蔺如发蒙,倾蒲等嘘蚁。
一朝号严君,裂地铭金玺。
气势何灼爚,韩魏焉敢訾。
自知百岁后,帝宫夹墓趾。
帝宫亦何存,唯有荆与杞。
荣焰化飘风,千秋若寸晷。
达人任元化,龙蛇自逶迤。
得志成甘霖,不得乐蓬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