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周元仲见寄二首·其二》
《次韵周元仲见寄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五年奔走敝征衣,海上相亲半是黎。

望断故园无旅雁,心惊中夜听荒鸡。

岂知南渡能还北,更笑东来又向西。

多谢故人寻访意,千山万水不曾迷。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所作的《次韵周元仲见寄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长期在外奔波的艰辛与孤独,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首句“五年奔走敝征衣”道出了诗人离家多年,旅途劳顿的疲惫与无奈。接着,“海上相亲半是黎”则描述了诗人与异乡黎民的相逢,虽非故人,却也感到了一丝温暖和慰藉。

“望断故园无旅雁,心惊中夜听荒鸡”两句,诗人借景抒情,以“无旅雁”和“荒鸡”的形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家乡安宁生活的向往。夜深人静时分,听到远处传来的鸡鸣声,不禁让人心生惊悸,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和熟悉的家园。

“岂知南渡能还北,更笑东来又向西”两句,诗人以自嘲的口吻,回顾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轨迹,虽然经历了多次南来北往,但心中仍怀揣着归家的梦想。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感表达,恰恰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执着追求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最后,“多谢故人寻访意,千山万水不曾迷”一句,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在漫长的旅途中,能够得到朋友的关心和探访,无疑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和支持。诗人坚信,无论路途多么遥远和艰难,只要心中有家的方向,就不会迷失自我。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故乡的深情厚谊,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漂泊生活的真实写照。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游宝陀寺十四韵

昔名宝陀寺,今扁小金山。

我辈曾三到,东坡不再还。

楼台张锦绣,松竹列屏藩。

天地浮孤岛,风烟尽百蛮。

幻身疑水木,佛相镂沉檀。

何处逢圆泽,闲云伴懒残。

粉墙藤蔓合,画壁土花斑。

去鸟春帆外,孤村夕照间。

野僧忘俗扮,佳境在人寰。

素乏三生约,聊偷半日闲。

谁寻白莲社,我爱绿萝关。

尽日穷幽讨,何年拟再攀。

昔贤留景待,而我叹才悭。

草草题诗去,深惭句未安。

(0)

弘治五年九月八日司空戴先生召诸公为白去寺之游归途间张靖州有九日遣怀之作遂次其韵十四首·其八

九日诗兼酒,何须靖节家。

我情殊未已,山路亦非赊。

何处风攲帽,禅房菊未花。

衣冠今日会,留与后人誇。

(0)

次何都宪村居秋兴八首·其六

野外秋光薄,眼前诗思浓。

耻居元亮后,不学孟京穷。

引水浇慈竹,开场种木通。

东华尘土客,垂老尚飞蓬。

(0)

塘上行

莲生我塘上,花叶何其稠。

移根太液池,雨露既渥优。

西风一夕生,繁华难久留。

红白相倚恨,落月寒波愁。

物情有盛衰,人事能无休。

与君结发日,两情如睢鸠。

一日遽别离,恩爱生戈矛。

众口解铄金,弃置非君尤。

愿君采葑菲,无以下体求。

嗟妾常苦悲,忆君昔绸缪。

谅非二三德,言念妾白头。

(0)

成化丙午正月四日瑞昌殿下召群公饮因与佩之先生联句二十韵

圣主封疆旧,贤王礼数忧。

壶觞开寿域,冠盖集儒流。

白日留歌舞,芳筵杂献酬。

始赓鱼罩罩,再咏鹿呦呦。

乐籍呈新技,中人送异羞。

勤渠殊未已,浃洽可能休。

内殿重开宴,名园特赐游。

楼台入图画,风景别瀛洲。

夹道百花静,缘池万竹幽。

石屏山色近,仙洞翠光浮。

火驾千层戏,灯悬万锦毬。

留连欢入夜,谈叹爽于秋。

取乐非荒宴,披诚访大猷。

河间差可拟,子建亦堪俦。

出类聪明富,匡时礼乐修。

精纯似金锡,温润迫琳璆。

忠荩贞藩屏,英雄实虎貅。

爱贤心最乐,款客礼何稠。

宛转觥筹数,徘徊井牵投。

愚臣何所祝,海屋八千筹。

(0)

次内翰王世赏见寄韵·其三

湖山无地不经过,太华峰头瀚海波。

老眼谩劳观鬻子,奇功何必夺蓬婆。

万场富贵知谁在,半纸功名奈我何。

耳热酒酣长一叹,叹他白石夜中歌。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