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夏依禅窟,松关闭寂寥。
摩厓猜古篆,相地徙团瓢。
赤日过林尽,红尘到寺销。
清凉元有境,人自爱炎歊。
结夏依禅窟,松关闭寂寥。
摩厓猜古篆,相地徙团瓢。
赤日过林尽,红尘到寺销。
清凉元有境,人自爱炎歊。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避暑于仁王寺的清幽体验。诗人徐熥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禅窟的静谧与清凉,以及在摩崖古篆与天秀岩间寻求心灵宁静的过程。
首联“结夏依禅窟,松关闭寂寥”,开篇即点出夏日避暑的主题,禅窟作为避暑之地,松关则进一步营造出一种幽静、远离尘嚣的氛围。禅窟与松关的结合,不仅提供了物理上的避暑之所,更寓意着心灵的避世与清净。
颔联“摩厓猜古篆,相地徙团瓢”,描述了诗人探索禅窟内部的景象。摩厓,即触摸岩石,暗示了对古老文字或图案的探寻;相地,意为观察地形,可能是在寻找更为适宜的避暑地点。团瓢,可能是某种容器或坐具,此处象征着在自然环境中寻求舒适与安宁。
颈联“赤日过林尽,红尘到寺销”,通过对比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感受,表现了从炎热与喧嚣中解脱的过程。赤日,指烈日;红尘,比喻世俗的纷扰。这两句描绘了夏日阳光穿过树林后,温度逐渐下降,尘世的烦恼仿佛随着到达寺庙而消散。
尾联“清凉元有境,人自爱炎歊”总结了整个体验的感受。清凉不仅是物理上的凉爽,更是心灵上的宁静与解脱。诗人认为,清凉之境并非外在环境所能完全赋予,而是人心自我寻得的。炎歊,指热气或炎热,这里用来形容世俗的烦恼与压力。最后一句强调了个人内心的追求与选择对于获得清凉心境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在繁忙生活中寻求精神寄托的美好愿望。
何物吴陵叟。尽平生、诙谐游戏,英雄屠狗。
寒夜萧条闻击筑,败叶满庭飞走。
令四座、欷歔良久。
说到后庭商女曲,怅白门、寂寂乌啼柳。
天付与,悬河口。可怜飘泊宁南后。
记强侯、接天樯橹,横江刁斗。
亡国岂知逢叔宝,世事尽销醇酒。
叹满目、烂羊僚友。
心识怀光原未反,但恩雠、将相谁知否。
少平勃,黄金寿。
千秋文藻今谁在,吴郎自吟萧瑟。
剩月空窄,哀湍泻地,万事总成陈迹。网罗载籍。
叹破冢陊墙,断烟横碧。
寂寞名山,啾啾风雨鬼神泣。
心知摇落久矣,溯当年人物,谁更能知。
晋宋衣冠,齐梁祠庙,鸟去鸟来山色。西神片石。
料曾风诸公,风流裙屐。来者为谁,怅然怀古昔。
绿沉沉。倚珠帘十二,蝶梦护轻阴。
名士无多,美人不再,芳树啼上春禽。
更何处、香霏绮阁,只一番、浓睡怯寒衾。
桃李漫山,嫣然一笑,雾縠云襟。
应恨杜陵无句,算石湖能赋,玉局曾吟。
舞罢添娇,酒消留艳,清泪弹到更深。
又斜隔、银灯微月,悄无人、移影荡柔心。
最是相思万种,弄玉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