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兰生别涧,孑孑扬秋芬。
采之欲有赠,谁为同心人。
直道易以疏,伊优易以亲。
与君非鹣鹣,安得为一身。
崇兰生别涧,孑孑扬秋芬。
采之欲有赠,谁为同心人。
直道易以疏,伊优易以亲。
与君非鹣鹣,安得为一身。
这首诗《涉江采芙蓉》由明代诗人郑学醇所作,通过描绘采花赠人的场景,表达了对真挚情感的渴望与追求。
首句“崇兰生别涧”,描绘了一幅高山深谷间,兰花独自生长的画面,象征着高洁与孤独。接着,“孑孑扬秋芬”进一步强调了兰花在秋季散发出的清幽香气,同时也暗示了诗中人物内心的孤寂与清高。
“采之欲有赠,谁为同心人。”这两句直接点出了诗的主题——赠花与寻找知音。诗人采摘兰花,意在将其赠予某人,但又感叹于找不到那个能够理解自己心意的“同心人”。这里的“同心人”不仅指情感上的伴侣,更象征着精神上的知音。
接下来,“直道易以疏,伊优易以亲。”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直率的人往往容易被误解为冷漠或疏远,而那些善于逢迎的人反而容易获得亲近。这反映了社会中人际交往的微妙与不易。
最后,“与君非鹣鹣,安得为一身。”诗人表达了与对方并非天生一对(鹣鹣,传说中的比翼鸟,象征夫妻和谐),因此难以共享一体的遗憾。这句话既是对理想关系的向往,也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兰花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真挚情感的追求与失落,以及在复杂社会关系中寻求理解与共鸣的渴望。
平生不作汗漫游,骨肉满前宽我忧。
一尊时醉黄花下,万事不醒江波流。
早岁攀龙客天府,浪得声名满环宇。
归来自分闭门过,岂料更为名所苦。
旅影西行万里遥,黄叶飘萧更无数。
我向黄河似泛槎,阿宜别我思还家。
一天雁影閒秋色,两地月色愁蒹葭。
蒹葭苍苍露为霜,朔风吹汝征衣裳。
料应一步一回首,归到家时心转伤。
弟妹若相问,为言各康强。
严亲且祝加餐饭,我行十月应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