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摩诃罗国娑般檀寺述志》
《摩诃罗国娑般檀寺述志》全文
唐 / 慧超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不虑菩提远,焉将鹿苑遥。

祇愁悬路险,非意业风飘。

八塔难诚见,参著经劫烧。

何其人愿满,目睹在今朝。

(0)
翻译
不担心到达智慧彼岸的路途遥远,何必顾虑鹿园的遥不可及。
只担忧悬于半空的道路险峻,没想到被突如其来的业力之风卷走。
历经艰难也难以真诚地见到八座佛塔,修行参悟伴随着无尽的劫难与考验。
为何人们的心愿得以圆满,就在今天的亲眼所见中实现。
注释
不虑:不用担心。
菩提:佛教中指觉悟的智慧,此处比喻智慧的彼岸。
焉将:何必。
鹿苑:佛教圣地,比喻理想的修行或学习之地。
遥:遥远。
祇愁:只担心。
悬路:险峻的、如悬挂般的道路,比喻修行路上的艰难。
险:危险,艰难。
非意:意外的,没想到的。
业风:佛教术语,指推动众生轮回的力量,这里比喻外在的不可抗力。
八塔:可能指代佛教中的八种圣迹或象征性建筑,代表修行的成就。
难诚见:难以真诚或真正地遇见,暗示困难重重。
经劫烧:经历无数劫难和考验,‘劫’在佛教中指极长的时间单位。
何其:多么。
人愿满:人们的愿望得到满足。
目睹:亲眼看见。
今朝:今天,现在。
鉴赏

此诗开篇即以“不虑菩提远,焉将鹿苑遥”表达了对精神家园或修行地点的向往,而非关注于具体距离。接下来的“祇愁悬路险,非意业风飘”则描绘出心中的忧虑,并非因外界之事,如路途艰险或世间浮动所致。

在“八塔难诚见,参著经劫烧”中,可见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于佛教圣地的怀念和敬畏。最后,“何其人愿满,目睹在今朝”表达了对当前众人的愿望得到满足的欣喜,并且亲眼目睹这一切于当下。

整首诗通过对佛教修行之地的向往、内心忧虑、历史感怀以及现实祝愿,展现了一位僧人对于信仰与现世的深刻体悟。

作者介绍

慧超
朝代:唐

新罗国(今朝鲜南部)僧人。玄宗时经西域至五天竺求法。开元十五年(727)行至安西。著有《往五天竺国传》3卷,慧琳《一切经音义》为其作音义。原书不存。敦煌遗书伯三五三二存此书残卷,约数千字,其中存其自作诗5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之。事迹即据此残卷,并参罗振玉《雪堂校刊群书叙录》卷下。
猜你喜欢

思吴江歌

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

三千里兮安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

(0)

洪门

何处问商圻,荒原寻断碑。

鸡鸣深市井,雁入古城池。

斜日人空吊,浮云世自移。

秪馀淇上竹,绿色映寒漪。

(0)

玉楼春·其十二

蝶飞芳草花飞路。把酒已嗟春色暮。

当时枝上落残花,今日水流何处去。

楼前独绕鸣蝉树。忆把芳条吹暖絮。

红莲绿芰亦芳菲,不奈金风兼玉露。

(0)

秋分后顿凄冷有感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

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

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

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

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

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

(0)

村醪二尊献张平阳·其三

张公高躅不可到,我欲挽肩才觉难。

事业已归前辈录,典刑留与后人看。

诗如琢雪清牙颊,身觐飞龙吐胆肝。

少负清名晚方用,白头翁竟作何官。

(0)

秋日金陵制幕书事·其四

元帅谦谦尽下情,麟堂垂晚更延宾。

遇风尽是同舟客,肯把秦人视越人。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