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行次虎头岩酬寄路中丞》
《行次虎头岩酬寄路中丞》全文
唐 / 许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咸]韵

樟亭去已远,来上虎头岩。

滩急水移棹,山回风满帆。

石梯迎雨滑,沙井落潮咸。

何以慰行旅,如公书一缄。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íngtóuyánchóuzhōngchéng
táng / hún

zhāngtíngyuǎnláishàngtóuyán
tānshuǐzhàoshānhuífēngmǎnfān

shíyínghuáshājǐngluòcháoxián
wèixínggōngshūjiān

翻译
樟亭已经离我远去,我现在来到了虎头岩。
水流湍急,推动着船桨摇摆,山路曲折,风儿吹满了我的船帆。
石阶在雨中湿滑,沙井随着潮汐落下,味道变得咸涩。
有什么能安慰这旅途劳顿,就像您寄来的这一封信。
注释
樟亭:地名,可能是一个渡口或标志性地点。
去:离开。
已:已经。
远:远离。
上:登上。
虎头岩:可能是岩石的名字,也可能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滩急:水流湍急。
水移棹:水流推动船桨。
山回:山路弯曲。
风满帆:风吹动船帆。
石梯:石阶。
迎雨滑:因雨水而变得湿滑。
沙井:沙土形成的井。
落潮咸:潮水退去后留下咸味。
慰:安慰。
行旅:旅途。
如公:像您这样的人。
书:写信。
一缄:一封书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风光中的旅行情景,并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表达了对朋友书信的慰藉之情。开篇“樟亭去已远,来上虎头岩”两句,设置了诗人的行踪,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即虎头岩,给人一种空间上的转换和深入。

接着,“滩急水移棹,山回风满帆”写出了急流冲刷舟楫,山势蜿蜒引起的强劲山风鼓满船帆的壮观。这些自然景象通过对比和映衬,展示了诗人面对大自然时的勇敢与激情。

“石梯迎雨滑,沙井落潮咸”两句,则转换了画面,从动态的急流、风帆到静态的石梯和沙井,表现出自然景物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变化。石梯因雨而变得滑溜,而沙井则随着潮汐的变化而带上咸味。

最后,“何以慰行旅,如公书一缄”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书信的思念之情。通过这种自然景物与内心世界的交织,诗人传递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友谊和关怀。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节奏感,每一句都紧扣主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作者介绍
许浑

许浑
朝代:唐   字:用晦(一作仲晦)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生辰:约791~约858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猜你喜欢

元宫词·其八十七

天马西来自佛郎,图成又敕写文章。

翰林国语重翻译,袄鲁诸营赐百张。

(0)

元宫词·其七十

独木凉亭锡宴时,年年巡幸孟秋归。

红妆小伎频催酌,醉倒胡儿阿剌吉。

(0)

元宫词·其六十九

御沟秋水碧如天,偶忆当时事惘然。

红叶纵教能寄恨,不知流得到谁边。

(0)

元宫词·其四十八

奎章阁下文词盛,太液池边游幸多。

南国女官能翰墨,外间抄得《竹树》歌。

(0)

元宫词·其四十四

年年避暑出居庸,北望滦京朔漠中。

经过缙云山水秀,吴姬疑是越江东。

(0)

拟洪武宫词十二首·其六

君王蚤起视千官,金灶争催具凤餐。

红粉珠盘排欲进,再三擎向手中看。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