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戟扬郎久不迁,频年从幸到甘泉。
赐归特许先三日,作赋时令奏一篇。
翠勺娱人花带露,貂裘倚马草横烟。
殷勤为谢堂前石,何处来秋共月圆。
执戟扬郎久不迁,频年从幸到甘泉。
赐归特许先三日,作赋时令奏一篇。
翠勺娱人花带露,貂裘倚马草横烟。
殷勤为谢堂前石,何处来秋共月圆。
此诗《别国史院鳌峰石》是元代诗人虞集所作,描绘了与国史院鳌峰石的离别之情。首句“执戟扬郎久不迁”以“执戟”和“扬郎”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国史院鳌峰石长久相伴的情景,暗示了其深厚的情感纽带。接着,“频年从幸到甘泉”描述了诗人多次随君主巡幸至甘泉宫,进一步展现了与国史院鳌峰石共同经历的时光。
“赐归特许先三日”一句,表达了诗人被允许提前三日归家,与国史院鳌峰石暂时分别的情景。“作赋时令奏一篇”则表明在归家之际,诗人以一首赋文向国史院鳌峰石表达深情厚谊,体现了文人的风雅与情感细腻。
“翠勺娱人花带露,貂裘倚马草横烟”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归途中的景象,翠勺映照着露水,貂裘倚靠在马上,周围草木横生,烟雾缭绕,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离愁的氛围。
最后,“殷勤为谢堂前石,何处来秋共月圆”表达了诗人对国史院鳌峰石的不舍与感激之情,同时也寄寓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与国史院鳌峰石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洛城三月乱莺飞,颍阳山中花发时。
往来车马游山客,贪看山花踏山石。
紫云仙洞锁云深,洞中有人人不识。
飘飘许子旌阳后,道骨仙风本仙胄。
多年洗耳避世喧,独卧寒岩听山溜。
至人无心不算心,无心自得无穷寿。
忽来顾我何慇勤,笑我白发老红尘。
子归为筑岩前室,待我明年乞得身。
酌君以荆州鱼枕之蕉,赠君以宣城鼠须之管。
酒如长虹饮沧海,笔若骏马驰平坂。
爱君尚少力方豪,嗟我久衰欢渐鲜。
文章惊世知名早,意气论交相得晚。
鱼枕蕉,一举十分当覆盏。
鼠须管,为物虽微情不浅。
新诗醉墨时一挥,别后寄我无辞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