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前韵》
《次前韵》全文
明 / 刘竑   形式: 古风

古春迁谪地,每留贤者毂。

风景渐为开,阳和变穷谷。

花擅佳山水,悬河飞巉矗。

最胜者崆峒,天遗评品目。

迩来罗东川,梅月仝寄足。

山灵识旷赏,镌崖破珠玉。

我丘本邻峒,笑望徒心掬。

古为西山梗,此山端染俗。

此洞复何为,复托此山曲。

宽衣通盗阻,不籍衷甲簇。

固饶胸中兵,贤劳天所福。

乃知由良人,匪一一廪禄。

即戎国大事,庙算罔亵渎。

行看武书馀,焚香一誓祝。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迁谪之地的感慨与赞美,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诗中提到的“古春迁谪地”暗示了诗人曾被贬谪到此地,但通过“每留贤者毂”表达了对贤者的敬仰和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风景渐为开,阳和变穷谷。”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从荒凉的山谷逐渐变得生机勃勃,阳光温暖,充满了生命力。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变迁,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象征着希望和新生。

“花擅佳山水,悬河飞巉矗。”这里赞美了山水之美,以及瀑布从悬崖峭壁上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我丘本邻峒,笑望徒心掬。”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与这片土地的亲近感,即使身处贬谪之地,也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对自然美景充满欣赏之情。

“古为西山梗,此山端染俗。”这两句对比了过去与现在的山景,强调了山的自然美不受世俗影响,保持其原始的纯净与美丽。

“此洞复何为,复托此山曲。”诗人询问这个洞穴的存在意义,或许是在思考人生的价值和目的,是否也应该像山洞一样,隐藏在自然之中,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

“宽衣通盗阻,不籍衷甲簇。”这两句描述了山洞的隐秘性,暗示了它可能成为避难所或藏匿之所,同时也体现了山洞的自然属性,不借助人工防御。

“固饶胸中兵,贤劳天所福。”诗人将山洞比作智谋的源泉,认为它能提供给那些有智慧的人以庇护,是上天赐予的福祉。

“乃知由良人,匪一一廪禄。”这句话强调了真正的价值在于品德而非物质财富,赞美了那些品德高尚的人。

“即戎国大事,庙算罔亵渎。”诗人认为军事行动是国家的大事,但必须遵循正确的策略和计划,不能轻率行事。

“行看武书馀,焚香一誓祝。”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希望在军事行动之后,能够进行祈祷,表达对和平与福祉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迁谪之地的自然景观和对贤者品德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尊重。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自然、历史、道德和军事策略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刘竑
朝代:明

刘竑,字伯度。阳江人。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官至光禄寺丞。清康熙《阳江县志》卷三有传。
猜你喜欢

再叠旧韵二首·其一

俯槛一徘徊,小阳月魄哉。

尚看青宛在,因礼佛如来。

过雨留山黛,冲烟破磴苔。

粉墙题绿字,似是我吟才。

(0)

初冬游香山即事杂咏五首·其五

青云深处隐厜㕒,万里来参方寸奇。

山半灵泉谁挹注,只疑天酒贮天池。

(0)

七月朔日闻蛩·其二

往岁立秋蚤,闻蛩常六月。

孰知彼跂脉,乃不让时节。

幽韵砌下添,逸兴枕边发。

披襟步檐巡,明河向西没。

(0)

董邦达山水八帧·其二

霜叶丹以黄,高低镂层岫。

熠煜霞光映,飒沓风声逗。

妙哉浣花句,过云开锦绣。

(0)

题张鹏翀翠巘高秋图用其韵作七古示之

问我绘事应师谁,横岭近在帝城西。

从来师心非所贵,师古道远劳攀跻。

鹏翀汝诗脱筌蹄,欲侔元白志不低。

我於诗画涉藩篱,安能示汝匪手㩦。

得其环中游方外,畴谓半偈非全提。

佳节展汝山水奇,兴酣走笔一漫题。

黄花笑我拈吟髭,萧萧写影临清溪。

(0)

读史

亭午日正长,广殿凉飔起。

御园隔烦嚣,梧竹清且美。

翩翾蜂蝶翅,芬馨花药蕊。

万几此少暇,凭几自读史。

於焉鉴兴亡,因之辨臧否。

遥遥千载间,公论赖有此。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