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高亭野兴幽,坐凭松顶瞰江流。
海中楼阁三山霁,天畔风烟六月秋。
一上高亭野兴幽,坐凭松顶瞰江流。
海中楼阁三山霁,天畔风烟六月秋。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同黄参军登巾子山二首(其二)》描绘了一幅高远清幽的山水画面。首句"一上高亭野兴幽",诗人登上高高的亭台,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闲适,内心充满野趣和悠然之情。接着"坐凭松顶瞰江流",诗人坐在松树之巅,俯瞰着江水潺潺,展现了登高望远的开阔视野。
下联"海中楼阁三山霁",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远处的楼阁比喻为海市蜃楼,描绘雨过天晴后三座山峰在阳光照耀下的清晰景象,给人以虚实相间的美感。最后一句"天畔风烟六月秋",虽是六月夏日,但诗人笔下却营造出秋日般的清凉风烟,可能是因为空气清新或心境所致,增添了诗的意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登高览胜时的愉悦心情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深深赞叹。
又到今年矣。甚流光、暗中吹过,东风似水。
脱了青衫还戏彩,春在寿萱花里。
听爆竹声声不止。
笑捧一卮为母寿,倩屠苏、净把愁肠洗。
饮此者,大欢喜。梅花算个真知己。
任终朝断风残雪,闭门而已。
阿父天涯携弟妹,怅望二千余里。
想寂寞应无异此。
骨肉无端分五处,猛思量、旧恨重提起。
倦且坐,乌皮几。
草红心耶,花素心耶,同心此兰。
正倚篁幽泣,邀回露眼,窥萝靓笑,对亸风鬟。
何处神君,旧家儿女,一碧湘魂欲化烟。
东皇力,让灵均今日,清艳能兼。紫钗敲韵珊珊。
漫分付、笼鹦说晓寒。
尽捧当怨雨,矉原非效,印来香月,梦不成单。
秋士年华,春人影事,从古双修福慧难。
真开也,算相思北渚,称意西天。
倩魂低颤水,阑干影、惊被冻云封。
正湘妃蛟脊,偷描淡妩,海仙凤尾,遣探芳丛。
悄吟处,敲诗红烛冷,酹酒碧尊空。
竹里春愁,暗蟾悽惋,苔边秋梦,病鹤惺忪。
湖桥分锦路,销凝久,画角吹怨东风。
曾伴斜楼倚笛,窄径扶筇。
又日暮天寒,窗前翠袖,曲终人远,江上青峰。
纵有何郎词笔,别后都慵。
鸥话夜寒,雁惊秋瘦,催成愁色如许。
魂从沙尾断,泪趁潮头住。荒湾旧横笛处。
漫惊起、冷枫红舞。
吴棹莼香,楚衣荷脆,飘泊甚情绪。年时小桃吹雨。
记残筝水阁,同剪灯语。酒边身世断,寸烛消磨去。
烟堤立马重呼渡。有谁念、空江行旅。凭记取。
还须钓珊瑚海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