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久藏书蠹,风高老屋斜。
邻居尽金碧,一一梵王家。
雨久藏书蠹,风高老屋斜。
邻居尽金碧,一一梵王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风雨中的书院景象,充满了深沉与静谧之感。
首句“雨久藏书蠹”,以“雨久”点明了时间的漫长,以及雨水对环境的影响,暗示着书院在长时间的雨水侵袭下,书籍可能已遭虫蛀。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暗含了对知识保存不易的感慨。
次句“风高老屋斜”,通过“风高”和“老屋斜”两个意象,展现了书院在风雨中的摇摇欲坠之态,既有物理上的倾斜,也象征着岁月的沧桑与历史的厚重。
后两句“邻居尽金碧,一一梵王家”,将视角转向周围的环境,对比鲜明。与书院形成对比的是其四周的“金碧辉煌”,仿佛是富丽堂皇的梵王之家。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书院的简朴与宁静,也引发了对社会阶层差异的思考,以及对知识与财富关系的探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书院在风雨中的孤寂与坚韧,以及与周围繁华世界的对比,蕴含了对知识价值、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
此生无耽嗜,独具爱书癖。
旁搜固未暇,乍见亦略识。
尘土苦见污,更苦官事逼。
纸灯既自剪,竹牖仍仆织。
山邑少文献,有亦何自觅。
随行五升瓻,一岁无滴沥。
向来长安市,阅之常竟夕。
怅然梦里去,莽莽云雨侧。
哦此谓寒螀,夜漏三十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