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秦淮》
《秦淮》全文
宋 / 马之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城中那有大川行,惟有秦淮入帝城。

十里牙樯并锦缆,万家碧瓦与朱甍。

船多直使水无路,人闹不容波作声。

流到石头方好去,望中渺渺与云平。

(0)
翻译
城中哪里有宽阔的大河流淌?只有秦淮河穿过帝都。
十里长堤上,华美的船桅并列着锦缎缆绳,万家屋顶的青瓦和朱红屋脊交相辉映。
船只众多,使得水面几乎无处落脚,人群喧嚣,连水波的声音也被淹没。
河水流到石头城才显得开阔,远远望去,与天边的云彩齐平。
注释
城中:城市内部。
大川:宽阔的大河。
秦淮:河流名,南京的著名河流。
帝城:皇帝所在的都城,指南京。
牙樯:装饰华丽的船桅。
锦缆:锦缎制成的缆绳。
碧瓦:青绿色的瓦片。
朱甍:红色的屋脊。
直使:使得。
水无路:形容水路被船只堵塞。
不容:不允许。
波作声:水波发出声音。
石头:指石头城,南京的一个别称。
渺渺:广阔无垠的样子。
云平:与云层齐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繁华都市中的水上景象,诗人通过对秦淮河的描述,展现了当时都城南京的繁荣与热闹。开篇便以“城中那有大川行”引出主题,指出在这座城市里,只有秦淮一条大河流经。这不仅突出了秦淮的地理重要性,也映射出诗人对这条河的独特情怀。

接下来的两句“惟有秦淮入帝城。十里牙樯并锦缆,万家碧瓦与朱甍。”通过对比手法,将秦淮与其他河流区别开来,同时也描绘了它穿行于皇宫之中,其两岸的繁华景象。牙樯(船篷)和锦缆(装饰华丽的船缆)的并列,以及碧瓦朱甍(黑色屋顶与红色墙壁)的对举,都在视觉上展现了当时都城的繁盛气息。

“船多直使水无路,人闹不容波作声。”则通过对船只众多和人们喧嚣的声音,传递出一种热闹非凡、生机勃勃的都市生活感。这里也巧妙地使用了反比手法,即尽管船很多,但水面仍然平静,仿佛连波浪都被这人声所压制。

最后两句“流到石头方好去,望中渺渺与云平。”则是诗人的个人情感流露。诗人可能是在表达一旦流经石头(这里的石头可能指的是南京城外的石头城,即今南京市区),才真正体会到行船的美好。在这种境界中,诗人的心境也变得渺渺,与远处的云海相平铺,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超脱和澄明。

作者介绍

马之纯
朝代:宋

婺州东阳人,字师文,号野亭。孝宗隆兴元年进士。知徽州比较务。受知张栻,潜心经籍,究极六经诸子百家,人称茂陵先生。宁宗庆元间主管江东转运司文字。有《尚书中庸论语说》、《周礼随释》、《左传类编》、《纪事编年》及诗文集。
猜你喜欢

旧婉

旧婉前华脉脉思,疏风闲雨阁兰期。

湖山梦冷成诗瘦,弦管声繁易酒悲。

襟上唾花空有恨,尊前梅柳为谁姿。

柔肠苦被明眸割,彻骨风流鬓已丝。

(0)

尹隐居鉴月亭

闲携玉川碗,来上尹公亭。

一水寂然碧,万山相对青。

诗心留月鉴,樵响隔云听。

澹极忘今古,茶烟萦翠屏。

(0)

秦澹如都转尊人小岘侍郎道光中分巡杭嘉湖重建苏公祠有图有诗祠毁于兵图亦寻失今年湖上复建苏祠而都转适于兵燹后收得原图集同人湖舫出而徵题即用祠壁旧刻阮文达原韵

西湖狐火庚申年,精蓝仙宇隳堤壖。

兵后数祠隆报祀,断碑零落残碍迁。

苏公祠成蒐故实,壁扪诗碣文犹全。

使车凄然溯手泽,湖光渺渺湖波漩。

盛衰回环六十载,祇今依旧云霞嫣。

拟收新景付藻绘,况见遗轴图清妍。

江山不殊台榭异,尸祝重■祠边船。

苏公于杭遗泽厚,功复六井驱葑田。

翳蔽二十五万丈,一朝席卷如风烟。

茅山盐桥通运道,六议合向桥梁镌。

今之湖淤已大治,内河疏浚犹缺焉。

支分派别辨清浊,石砻图说思前贤。

使君有志盍任此,兴复水利筹宜专。

圣朝轻帑重民命,不须减粜常平钱。

家世此邦有遗爱,恤囚如种火宅莲。

云车风马吏已仙,双高峰色长娟娟。

灵旗月映南屏圆,有时骑鹤来翩跹。

感今讴昔播管弦,诵芬述德倾言泉。

展图如操左券然,惠风朗日图中天。

(0)

崔家庄

任是倪黄意境殊,林枯筱秃画来无。

岳光含雪迎班马,河响捎风叫老乌。

人近圣居孤学抱,天窥鲁望众灵趋。

云端咫尺登封镜,刺促行程但首涂。

(0)

节庵归自焦山属为海西庵僧慧松写诗因作此·其二

避世高人故隐居,瓜牛今日更无庐。

石门夜话寻禅榻,一苇江天纵所如。

(0)

辛未礼闱后张孝达制军与潘文勤公大公名士于龙树院治觞选客手札七通夏闰枝编修装册徵题·其二

月旦偏从下第新,尚书冰鉴重人伦。

牛心未啖周郎炙,愧负平生毷氉身。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