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不尽知多少。遥峰秀叠寒波渺。携酒上高台。
与君开壮怀。枉做悲秋赋。醉后悲何处。
白发几黄花。官裘付酒家。
溪山不尽知多少。遥峰秀叠寒波渺。携酒上高台。
与君开壮怀。枉做悲秋赋。醉后悲何处。
白发几黄花。官裘付酒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毛滂的《菩萨蛮(其五)》。从艺术风格来看,诗人运用了鲜明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溪山不尽知多少"一句,以溪山无尽作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情感。这里的“不知多少”并非字面上的数量不清,而是表达了一种超越具体计数的哲理思考。
紧接着的"遥峰秀叠寒波渺",通过远处连绵的山峰与清冷的水波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空旷和深邃的意境。这里的“遥”字特别强调了空间的距离感,而“寒波渺”则传递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携酒上高台"一句,是诗人将自己带入画面,通过举杯畅饮来表达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这里的“携酒”和“上高台”,不仅是对行动的描写,也是对心境的写照。
与君开壮怀,是诗人在自然中寻找精神上的共鸣,通过与友人的交流来增强这种壮阔的情感。而接下来的"枉做悲秋赋"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在表面上似乎是对秋天的哀伤,但实际上可能是对个人命运或时代变迁的深层次感慨。
"醉后悲何处"一句,通过酒精的作用加深了诗人的情感体验。这里的“悲”字,既可以理解为直接的情绪表达,也可能是诗人在醉酒之后,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一种反思和无奈。
最后两句"白发几黄花。官裘付酒家",以白发和黄花作为衰老的象征,同时“官裘”代表了身份地位,而将其“付酒家”,则可能是诗人对功名利禄的一种放弃或反思。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人间底处无风月,知用何时最佳绝。
芳播崇楼淑气浮,影涵古桂清辉发。
向来雅重无极翁,洒落襟怀与此同。
去之百世犹彷佛,宛见道貌匡庐中。
谁题品语黄太史,大书四字紫阳子。
今从建水得此本,如拾{滨左换虫}珠卷文绮。
携归八咏双溪州,晏然直与造化游。
无边妙处乃萃此,韪矣君家百尺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