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赏在蓬藋,如君复几人。
虚怀佩归竹,旧意感劳薪。
野衲休饶舌,遗民耻献身。
相要如水淡,不更慕雷陈。
结赏在蓬藋,如君复几人。
虚怀佩归竹,旧意感劳薪。
野衲休饶舌,遗民耻献身。
相要如水淡,不更慕雷陈。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曹家达对友人缪书屏寄赠之作的回应。通过“结赏在蓬藋,如君复几人”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知音难遇的感慨。蓬藋,即蓬蒿,常用来比喻隐居或简陋的生活环境,此处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并不因生活境遇而减损。
“虚怀佩归竹,旧意感劳薪”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对过往情谊的深切怀念。虚怀若谷,象征着诗人谦逊的态度;佩归竹,可能暗指回归自然或内心深处的宁静;旧意感劳薪,则表达了对老朋友的感激之情,如同对辛苦劳作的薪柴一样珍惜。
“野衲休饶舌,遗民耻献身”这两句则可能是在强调一种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动的生活态度。野衲,指的是僧侣,这里可能借以表达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遗民,可能是指那些坚守传统道德、不随波逐流的人;耻献身,表明了诗人对于献身于世俗功利之事的不屑。
最后,“相要如水淡,不更慕雷陈”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关系的纯粹与淡泊,如同清水一般,不掺杂任何杂质。不更慕雷陈,可能是指不羡慕那些追求声名显赫、功成名就的人,而是更倾向于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真实。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超脱世俗、保持内心纯净的追求。
陟山不陟昆仑巅,胸襟眼界仍拘牵。
观水不观沧海外,管窥莫测乾坤大。
生长湖边数十秋,眼前胜境未穷搜。
春来忽发登临兴,振策龙峰最上头。
老去犹夸健腰脚,努力抠衣扳峻崿。
岩岫参差千仞高,石门谽谺五丁凿。
吟肩高耸立崔嵬,万顷湖光一镜开。
七十二峰供指顾,帆樯络绎凫飞来。
怒涛浴日蛟龙舞,雾髻烟鬟忽吞吐。
我生此境得未曾,不禁惊呼拍双股。
倏然云气迷长空,雷声隐隐起谾豅。
生怕狂风故作恶,挟我飞向汪洋中。
寺中老僧特超俗,有徒侍侧清如鹄。
殷勤挽我到云房,山花红润藤萝绿。
僧挥麈尾说行踪,五岳四渎罗心胸。
自怜衰朽抛游杖,卓锡三年住九龙。
闻言不觉掀髯笑,选胜探奇皆入妙。
名缰束缚空守株,悔不相随一凭眺。
我当更持三月粮,直渡东海窥扶桑。
蓬壶方杖恣登览,俯视尘世徒茫茫。
《登龙山顶望太湖七十二峰歌》【清·秦燮】陟山不陟昆仑巅,胸襟眼界仍拘牵。观水不观沧海外,管窥莫测乾坤大。生长湖边数十秋,眼前胜境未穷搜。春来忽发登临兴,振策龙峰最上头。老去犹夸健腰脚,努力抠衣扳峻崿。岩岫参差千仞高,石门谽谺五丁凿。吟肩高耸立崔嵬,万顷湖光一镜开。七十二峰供指顾,帆樯络绎凫飞来。怒涛浴日蛟龙舞,雾髻烟鬟忽吞吐。我生此境得未曾,不禁惊呼拍双股。倏然云气迷长空,雷声隐隐起谾豅。生怕狂风故作恶,挟我飞向汪洋中。寺中老僧特超俗,有徒侍侧清如鹄。殷勤挽我到云房,山花红润藤萝绿。僧挥麈尾说行踪,五岳四渎罗心胸。自怜衰朽抛游杖,卓锡三年住九龙。闻言不觉掀髯笑,选胜探奇皆入妙。名缰束缚空守株,悔不相随一凭眺。我当更持三月粮,直渡东海窥扶桑。蓬壶方杖恣登览,俯视尘世徒茫茫。
https://shici.929r.com/shici/7pa3gq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