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寒疏竹共萧骚,可笑圆荷着露凋。
实录成书辉日月,奉常新乐奏咸韶。
佳篇千里来青琐,好梦连宵到绮寮。
湖海固应聊尔耳,伫看丹诏下公朝。
窗寒疏竹共萧骚,可笑圆荷着露凋。
实录成书辉日月,奉常新乐奏咸韶。
佳篇千里来青琐,好梦连宵到绮寮。
湖海固应聊尔耳,伫看丹诏下公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窗寒疏竹共萧骚"一句,设定了一个冬日清晨的氛围,寒风中稀疏的竹子似乎也感到萧索,这种景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接下来的"可笑圆荷着露凋"则是对比之美,原本应该坚挺的荷叶却因露水而变得软弱,似乎在嘲讽世事无常,物是人非。
"实录成书辉日月"一句,转换了氛围,从自然景观转向诗人的内心世界。实录可能指的是某种成就或记录,而"辉日月"则象征着光明与时间的流逝,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时光宝贵、成就荣耀的感慨。
接着的"奉常新乐奏咸韶",则是对音乐的赞美,可能是诗人在实录完成后,心情舒畅之下,对艺术的追求与享受。这里的"咸韶"指的是和谐的音律,体现了诗人的喜悦。
"佳篇千里来青琐"一句,展现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与敬仰。"好梦连宵到绮寮"则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不仅限于文学,也可能包含了其他方面的追求。
最后两句"湖海固应聊尔耳,伫看丹诏下公朝",诗人似乎在提醒自己,即便是在大自然或宏伟事业面前,也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超脱。"伫看丹诏下公朝"可能暗示着对权力与职责的态度,表明了诗人对于社会地位与责任的认知。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探索与情感宣泄,它通过对自然、艺术、时光和社会角色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