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鹤无卑响,松柏无凡枝。
寥天邈何闻,幽谷闇勿知。
翔者高且远,植者古以奇。
物各有本性,人乃盭窒之。
风不散太音,雪不虐贞姿。
昭质完无亏,造物岂有私。
鸾鹤无卑响,松柏无凡枝。
寥天邈何闻,幽谷闇勿知。
翔者高且远,植者古以奇。
物各有本性,人乃盭窒之。
风不散太音,雪不虐贞姿。
昭质完无亏,造物岂有私。
这首诗通过对比鸾鹤与松柏的不同特性,以及对自然界的描述,表达了对事物本性的尊重和对造物主公正性的思考。诗中运用了象征手法,鸾鹤代表高洁、自由的形象,松柏则象征坚韧、长久的生命力。通过“无卑响”、“无凡枝”的描绘,强调了这些形象的非凡之处。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更广阔的自然世界,“寥天”、“幽谷”,展现了宇宙的辽阔与神秘,同时也暗示了个体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
“翔者高且远,植者古以奇”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不同生命形态的赞美,无论是飞翔的鸟还是扎根的树,都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方式。随后,诗人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物各有本性,人乃盭窒之”,指出万物皆有其固有的本质和特性,而人类往往试图改变或限制这些自然属性,这引发了对人类行为的反思。
最后,“风不散太音,雪不虐贞姿”强调了自然法则的公正与不变,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事物的本质和内在品质不会被破坏或改变。“昭质完无亏,造物岂有私”则表达了对造物主公正性的信仰,认为所有生命都受到平等对待,没有偏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生命本质的探讨,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宇宙真理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