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贫无定居,一岁三四迁。
破庐仅蔽席,于生已为宽。
南邻盛车马,北里矜绮纨。
高楼出云雨,一一居神仙。
何异玉台秀,四时游且盘。
念力守穷栖,去去非所安。
我贫无定居,一岁三四迁。
破庐仅蔽席,于生已为宽。
南邻盛车马,北里矜绮纨。
高楼出云雨,一一居神仙。
何异玉台秀,四时游且盘。
念力守穷栖,去去非所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贝琼在明朝时期的迁居生活,反映了他贫困而频繁搬家的境遇。通过对比自己与周围邻居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方式,展现了社会阶层的鲜明差异。
首句“我贫无定居,一岁三四迁”,开篇点题,直接表达了诗人因贫困而无法固定住所,一年内多次搬家的事实。这种不稳定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接着,“破庐仅蔽席,于生已为宽”两句,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居住条件的简陋。破旧的房屋只能勉强遮挡风雨,对于生存来说已经算是宽裕。这样的生活环境,与后文邻居们豪华的居住条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社会贫富差距之大。
“南邻盛车马,北里矜绮纨”描绘了邻居们的奢华生活。南边的邻居拥有华丽的车辆,北边的邻居则以穿着昂贵的丝绸为荣。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社会上层人士的富裕与享受。
“高楼出云雨,一一居神仙”一句,形象地比喻了邻居们居住环境的高雅与舒适,仿佛他们生活在云端仙境之中。这与诗人自己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凸显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巨大鸿沟。
“何异玉台秀,四时游且盘”将邻居们的奢华生活比作美玉之台上的秀丽景色,四季皆可游玩观赏。这一比喻不仅强调了邻居们生活的精致与美好,也暗含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羡慕。
最后,“念力守穷栖,去去非所安”表达了诗人坚守贫困生活的决心,但同时也流露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不满与不安。这句话既是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也是对社会不公的一种隐晦抗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深刻揭示了明代社会中贫富悬殊的现象,以及底层人民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双重压力。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义。
人生天地间,驰马历大块。
行乐须及时,流光逝难再。
役役功名羁,历历山水迈。
伟哉东南区,奇险闽粤最。
车书四海同,风气一岭界。
肩舆度层霄,手棹下急濑。
四山抱回流,环合如束带。
玉井莲叶飘,仰高天作盖。
倏驰丹峰前,却在紫岭背。
微云间烟霞,疏雨洒松桧。
深林樵牧归,落日山鬼会。
雪瀑挂冰帘,林风响天籁。
石梯驾仙岩,往往遗骨在。
瑶草石上生,丹药市中卖。
巍巍考亭祠,过客祠下拜。
溪水自成文,上接洙泗派。
唤渡云门僧,貌古清可爱。
手把青松枝,趺坐溪石罅。
悬崖虹栈危,插竹渔网晒。
山高人蚁旋,下视舟一芥。
轻舫类飞鳅,宛转乱石隘。
峥嵘龙角尖,磊砢鼋首癞。
槎牙激颓波,出没如水怪。
万古槌地雷,三峡泻泙湃。
峰峦争送迎,奔走万马快。
箭过耳生风,开口不暇咳。
峭壁起冲流,恍若巨鳌戴。
山有旧题名,岁久字刻坏。
岂无姓名存,彷佛年月载。
览此前人踪,徒为后人慨。
天气易寒暄,光阴倏明晦。
浩荡三日程,应接千万态。
会登天柱峰,一览宇宙大。
少吐胸中豪,神游八方外。
题诗赠山灵,清气留胜概。
《过岭至崇安方命棹之建溪》【元·萨都剌】人生天地间,驰马历大块。行乐须及时,流光逝难再。役役功名羁,历历山水迈。伟哉东南区,奇险闽粤最。车书四海同,风气一岭界。肩舆度层霄,手棹下急濑。四山抱回流,环合如束带。玉井莲叶飘,仰高天作盖。倏驰丹峰前,却在紫岭背。微云间烟霞,疏雨洒松桧。深林樵牧归,落日山鬼会。雪瀑挂冰帘,林风响天籁。石梯驾仙岩,往往遗骨在。瑶草石上生,丹药市中卖。巍巍考亭祠,过客祠下拜。溪水自成文,上接洙泗派。唤渡云门僧,貌古清可爱。手把青松枝,趺坐溪石罅。悬崖虹栈危,插竹渔网晒。山高人蚁旋,下视舟一芥。轻舫类飞鳅,宛转乱石隘。峥嵘龙角尖,磊砢鼋首癞。槎牙激颓波,出没如水怪。万古槌地雷,三峡泻泙湃。峰峦争送迎,奔走万马快。箭过耳生风,开口不暇咳。峭壁起冲流,恍若巨鳌戴。山有旧题名,岁久字刻坏。岂无姓名存,彷佛年月载。览此前人踪,徒为后人慨。天气易寒暄,光阴倏明晦。浩荡三日程,应接千万态。会登天柱峰,一览宇宙大。少吐胸中豪,神游八方外。题诗赠山灵,清气留胜概。
https://shici.929r.com/shici/hAButJk.html
早发端赵村,莫投乐会县。
县阻道路长,但见水葱茜。
轻风掠溪麋,好月触石面。
前行日已分,后从气犹昡。
役者向我言,前年土豪变。
黄旗伐画鼓,樵屋拟牙殿。
居民绝烟爨,搬并入淮甸。
却又遭劫杀,流动靡安奠。
群夷尽蜂起,尽用血洗箭。
公然肆浡暴,请与官军战。
官军幸努力,摧落得深便。
虽获覆其巢,奸愚不胜谴。
于今郊原间,芳草白骨遍。
我行适夜分,听此毛发旋。
前冈明炬火,叫应欣蹂践。
官吏候我来,始与人相见。
沿河岛沚深,问路山田转。
啾啾乌鸟鸣,靡靡鞍马倦。
一从违京国,几度梦霜霰。
何所非异乡,开怀谢身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