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种说山居·其二》
《种说山居·其二》全文
宋 / 李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客来稚子出应门,洁洒虚庭屡汲深。

西泽千塍连别岸,南山一带是家林。

泉清野果浮苍玉,灯散灵峰见紫金。

晚日已收凉气动,客归相送步松阴。

(0)
翻译
客人来访时,幼子出门迎接,打扫庭院,多次取水
西部的田地连着远处的河岸,南边的山峦是我们的家林
泉水清澈,野果漂浮如青玉,灯光下灵峰闪烁着紫色光芒
傍晚的凉意渐起,客人离去,我们相伴在松树下送别
注释
客:来访者。
稚子:年幼的孩子。
出:出来。
应门:迎接客人。
洁洒:打扫。
虚庭:空旷的庭院。
屡:多次。
汲:打水。
西泽:西部的水泽。
塍:田埂。
别岸:远处的河岸。
南山:南边的山。
一带:一片。
家林:自家的树林。
浮:漂浮。
苍玉:青玉色的果实。
灯散:灯光散开。
灵峰:灵气十足的山峰。
紫金:紫色的光芒。
晚日:傍晚的太阳。
凉气:凉意。
步:步行。
松阴:松树下的阴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深山中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清静淡泊生活的向往。

“客来稚子出应门”,诗人用"稚子"形象化地表达了纯真无邪的接待方式,这里的"应门"可能指的是隐士居所的门,表现了一种随意自然的迎接方式。"洁洒虚庭屡汲深"则描绘出隐士清洁庭院、不断汲水以保持其清澈的景象,这里的"屡"字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重复性,强调了生活的规律与纯净。

接下来的“西泽千塍连别岸,南山一带是家林”展现了隐士居住环境的广阔与壮丽。"西泽"可能指的是水源,"千塍"则形容其数量之多;"南山一带"则勾勒出隐士的生活范围,即以南山为界的一片林地。

“泉清野果浮苍玉,灯散灵峰见紫金”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泉清"表明水质之清澈,"野果"可能指的是山中自生自长的果实,以"浮苍玉"形容其纯净而美丽;"灯散灵峰见紫金"则是夜景的写照,"灯散"或许是指星光在山间的闪烁,而"紫金"可能象征着高贵和神秘。

最后,“晚日已收凉气动,客归相送步松阴”表达了时间流逝与离别的情景。"晚日已收"意味着白天即将结束,"凉气动"则是对温度变化的感受;"客归相送步松阴"描绘出诗人与客人在树荫下共同散步,进行告别。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和隐逸生活的深切情感,以及他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自足。

作者介绍

李复
朝代:元

猜你喜欢

道室试笔六首·其一

浮云万事不到眼,千岁人间心尚孩。

屏风叠下看花落,扇子峡中闻雪来。

(0)

悲秋四首·其三

残年孤寂不禁秋,醉自凄凉醒更愁。

富贵空成守钱虏,吾今何止百宜休。

(0)

悲秋四首·其一

形骸枯槁病侵陵,少睡长饥一老僧。

霜夜羁愁更无赖,莫收书策且留灯。

(0)

排闷六首·其三

四十从军渭水边,功名无命气犹全。

白头烂醉东吴市,自拔长刀割彘肩。

(0)

偶得双鲫二首·其二

酒兴森然不可回,重阳未到菊先开。

一双鱍剌明吾眼,催唤厨人斫鲙来。

(0)

致仕后即事十五首·其七

沉绵分已饯馀生,造物苛留未遣行。

今日下床还健在,一编来就小窗明。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