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洞何阴阴,中有千章木。
山风日夕吹,霜条森似玉。
苦节谅不移,肯受膏雨沐。
百卉在沃壤,芬芳徒过目。
志士处忧患,焉知不为福。
石洞何阴阴,中有千章木。
山风日夕吹,霜条森似玉。
苦节谅不移,肯受膏雨沐。
百卉在沃壤,芬芳徒过目。
志士处忧患,焉知不为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邃幽静的石洞景象,洞中生长着众多高大的树木,山风在傍晚时分吹过,使得树干显得格外挺拔,仿佛是晶莹剔透的美玉。诗人通过“苦节”一词,表达了树木坚韧不拔的品质,它们不接受肥沃雨露的滋养,而是坚守自己的本性。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周围的百花生长在肥沃的土地上,虽然香气扑鼻,但只是供人观赏,并无实际的价值。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志士身处忧患之中,却坚信这可能带来好运的看法。整首诗运用了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寓意深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不惜残肌喷病姑,人间有此禁方无。
锦车为御周申甫,丹诏重褒女丈夫。
天上麒麟朝魏阙,云端鸡犬驻洪都。
祝觞一卷援神契,侑以真形华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