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赴西粤投檄祁在德崔子玉送至石门》
《赴西粤投檄祁在德崔子玉送至石门》全文
明 / 叶春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为渔湖海昔同盟,回首风尘此濯缨。

十日平原生夜色,一帆春雨见交情。

苍梧愁听湘妃曲,五柳空高处士名。

闻说淮南堪卧理,梁鸿早已去西京。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叶春及所作的《赴西粤投檄祁在德崔子玉送至石门》。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为渔湖海昔同盟,回首风尘此濯缨”,诗人回忆起与友人在湖海共游的日子,如今却要面对离别,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这里的“濯缨”用典,出自《楚辞·渔父》,原意为洗头,引申为洗涤心灵,表达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颔联“十日平原生夜色,一帆春雨见交情”,描述了离别时的情景。虽然时间尚早,但平原上已仿佛笼罩着夜色,象征着离别的沉重。而春雨中的帆船,不仅映衬出自然的美景,也寓意着友情如同春雨滋润心田,即使分别,这份情谊依然深长。

颈联“苍梧愁听湘妃曲,五柳空高处士名”,运用了两个典故。苍梧之愁,源自《楚辞·九歌·湘夫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五柳,指的是陶渊明的居所,此处借指诗人自己,以“处士”自许,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两句诗通过典故的运用,深化了离别时的哀愁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尾联“闻说淮南堪卧理,梁鸿早已去西京”,诗人听说淮南是一个适合隐居的地方,联想到东汉时期的文学家梁鸿,他曾在西京(长安)生活后选择隐居,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可能的归隐生活的期待,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过去友情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叶春及
朝代:明   字:化甫   籍贯:浙江归安   生辰:1532—1595

叶春及,[明](公元1532年至1595年)字化甫,号石洞,明代广东惠州归善县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十一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年六十四岁。“刚方廉介,学行表表”,一生上疏甚多,《广东文征》收其奏疏四篇。著述甚丰,有《絅斋集》、《肇庆志》、《顺德志》、《永安志》、《惠安志》。亦为西湖、罗浮山留下很多题记,其中尤为出名的是罗浮山石洞山房的《逃庵记》摩崖石刻。
猜你喜欢

山中杂诗·其二

园果垂丹实,园丁日夜看。

未曾供寝庙,不敢献中官。

(0)

方日升杂画四首·其一鸡雏

鸡雏不离母,离母声不休。

如何宦途人,岁岁天边游。

(0)

八月二十日游千佛寺二首·其二

晚秋何似暮春登,复嶂回峦翠且层。

岩菊有霜行可采,寺门无雨坐堪凭。

情知幻境谁非客,恍记前身我是僧。

閒上法台翻贝叶,天花不见土花凝。

(0)

石溪殷子约游永宁寺不果

寺古尘嚣昼不侵,杖藜萧洒散愁心。

三山影落花龛迥,五月寒生碧殿深。

腊久老僧长入定,雨馀新竹自成林。

怜子亦有追随愿,觉路苍茫未可寻。

(0)

送钱屋舟医官归京口次韵

跨鹤来从碧海东,水楼风雨一尊同。

谁言彭祖无千岁,自信淮王有八公。

医国久传三世业,活人时奏十全功。

中年颇觉朱颜少,愿把金丹托便鸿。

(0)

真州得汝温王中丞书荅寄一首兼呈近怀

郭西残腊送行车,坝上经年始得书。

入陜梦魂遥不阻,守边方略近何如。

朱衣却傍风尘际,白发那禁涕泪馀。

来使隔江难问讯,暮云春草正愁予。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