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贼狐鬼啸,汉鼎不复支。
再世益州牧,忍视宗国危。
烈烈左将军,四海闻英姿。
东北久荡析,西南天启之。
建旗入涪城,有蜀非公谁。
檄璋送州印,我欲举义师。
鼠辈坐敛手,豪杰趋指麾。
正尔岂不济,安用谲取为。
孝直反覆士,献计乃所宜。
雏凤独何心,亦复喜出寄。
造次杯酒间,而欲生崄巘。
平生大耳公,岂堪此瑕疵。
向来隆中语,荆益实素期。
惜不同兹役,次第观所施。
士元早捐世,未必为汉悲。
我诗订千古,当有神明知。
老贼狐鬼啸,汉鼎不复支。
再世益州牧,忍视宗国危。
烈烈左将军,四海闻英姿。
东北久荡析,西南天启之。
建旗入涪城,有蜀非公谁。
檄璋送州印,我欲举义师。
鼠辈坐敛手,豪杰趋指麾。
正尔岂不济,安用谲取为。
孝直反覆士,献计乃所宜。
雏凤独何心,亦复喜出寄。
造次杯酒间,而欲生崄巘。
平生大耳公,岂堪此瑕疵。
向来隆中语,荆益实素期。
惜不同兹役,次第观所施。
士元早捐世,未必为汉悲。
我诗订千古,当有神明知。
这首诗是一位宋代诗人的作品,内容丰富,情感深厚,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情怀。诗中通过对古代人物士元的传记的咏唱,抒发了自己对于英雄事业的无限向往以及对于时代变迁、英雄不再的哀叹。
开篇“老贼狐鬼啸,汉鼎不复支”两句,通过对古代贼臣和汉鼎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英雄落幕的感慨。随后“再世益州牧,忍视宗国危”一段,诗人借用历史人物的形象,抒发了对于国家安危的关切以及个人的无力感。
“烈烈左将军,四海闻英姿”两句,以左将军的英勇形象,展示了诗人对英雄事业的赞美和向往。接下来的“东北久荡析,西南天启之”一段,则描绘了一种宏大的战略布局和时代变革的气势。
在“建旗入涪城,有蜀非公谁”一句中,诗人通过对古代英雄事迹的回忆,表达了自己对于英雄领袖的渴望。紧接着,“檄璋送州印,我欲举义师”两句,则显示出诗人的决心和勇气,要继承古人遗志,振兴国家。
“鼠辈坐敛手,豪杰趋指麾”一段,通过对比鲜明的形象对比,强调了英雄与庸人的区别,以及诗人对于真正英雄的向往。随后的“正尔岂不济,安用谲取为”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代选择和个人理想实现的困惑。
“孝直反覆士,献计乃所宜”一段,展现了诗人对于忠诚、直率之士的赞美以及对个人才能的肯定。紧接着,“雏凤独何心,亦复喜出寄”两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理想的情怀。
“造次杯酒间,而欲生崄巘”一句中,诗人借用饮酒之乐,抒发了对于英雄事业的无限憧憬以及对于困难险阻的不畏惧。随后,“平生大耳公,岂堪此瑕疵”两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对于个人理想和时代责任的坚持。
“向来隆中语,荆益实素期”一段,展现了诗人的历史担当以及对于英雄事业的承诺。紧接着,“惜不同兹役,次第观所施”两句,则表达了一种对于个人力量与时代使命不相符的遗憾。
“士元早捐世,未必为汉悲”一句中,诗人借用士元之事,抒发了对英雄早逝、壮志未酬的哀伤。最后,“我诗订千古,当有神明知”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自信和对于诗歌传世的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英雄主义的情怀以及对于时代与理想的深刻思考。
两三闲屋临湖岸,青山对人如笑。
十里莺花,半床书画,仙吏合居蓬岛。幽栖最好。
好问讯林逋,结邻苏小。
面面轩窗,水风开掩客寻到。
波光一碧万顷,看屏前镜里,时度云鸟。
红压阑干,绿侵帘幌,地近马塍春早。闲吟未了。
听兰桨歌来,玉骢嘶杳。陶洗诗襟,乱丝丛笛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