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晴才六日,愁霖复连朝。
忆昨从香山,夹路看良苗。
便雨未为害,况复滋新荞。
云何肠展转,不解予烦焦。
所虑在永定,漫堤筑未牢。
此时不放晴,盛涨何时消。
哀哉固邑民,风雨所漂摇。
赈恤诏屡颁,补救心频劳。
万户苟失安,九重岂足骄。
晚来西北风,浮云碎欲飘。
檐喜乾鹊鸣,池敛官蛙嚣。
宜旸愿及时,南望心神翘。
喜晴才六日,愁霖复连朝。
忆昨从香山,夹路看良苗。
便雨未为害,况复滋新荞。
云何肠展转,不解予烦焦。
所虑在永定,漫堤筑未牢。
此时不放晴,盛涨何时消。
哀哉固邑民,风雨所漂摇。
赈恤诏屡颁,补救心频劳。
万户苟失安,九重岂足骄。
晚来西北风,浮云碎欲飘。
檐喜乾鹊鸣,池敛官蛙嚣。
宜旸愿及时,南望心神翘。
此诗《望晴》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诗人对久雨盼晴的心情与忧虑,以及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首句“喜晴才六日,愁霖复连朝”表达了诗人对短暂晴天的喜悦与连续阴雨的愁苦。接着,“忆昨从香山,夹路看良苗”回忆起从前在香山时,道路两旁绿苗茁壮的情景,引出对当前雨水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担忧。
“便雨未为害,况复滋新荞”虽有雨水,但并非全无益处,它能滋润新种的荞麦。然而,“云何肠展转,不解予烦焦”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担心雨水过多会带来灾害。
“所虑在永定,漫堤筑未牢”提到对永定河堤防的忧虑,担心洪水泛滥。紧接着,“此时不放晴,盛涨何时消”表达了对当下天气的急切期盼,希望尽快放晴以缓解水患。
“哀哉固邑民,风雨所漂摇”表达了对受灾百姓的同情,风雨对他们生活的影响。诗人深知“赈恤诏屡颁,补救心频劳”,政府已多次发布救济诏令,尽力补救,但“万户苟失安,九重岂足骄”强调了百姓安居的重要性,即使皇帝也应为此感到羞愧。
最后,“晚来西北风,浮云碎欲飘”预示着天气即将好转,诗人“檐喜乾鹊鸣,池敛官蛙嚣”看到屋檐上喜鹊的鸣叫和池塘中官蛙的安静,感到欣慰。他“宜旸愿及时,南望心神翘”期待阳光早日到来,心情激动地向南眺望。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与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老人觔力济胜难,老脚却欲常登山。
寻幽独往不挂杖,振衣竟日穷跻攀。
天南一峰立江面,嵂崒万仞云霞间。
人言此峰是狮子,云霞若缀拳毛斑。
百兽惟狮雄且武,钩瓜锯牙能食虎。
城中有虎已择人,白骨支撑莽如堵。
狗亦学虎殊咆哮,嗟狮垂头不回顾。
更闻上有古灵湫,勺水曾将神物贮。
三年一吐颔中珠,能为科名卜其数。
探渊久欲撄其鳞,底事蹄涔数杯土。
天飞岂亦常泥蟠,穴处能无鳅鳝侮。
骊兮狮兮奈若何,孤青顽碧空嵯峨。
羊肠诘曲驾灌木,鸟道偪侧盘云萝。
呼儿且扫一拳石,覆掌幸有双仙螺。
燮台拾薪炊不托,炳焯敲石烹酥陀。
侧弁光莹跪进酒,稚尧绕膝歌傞傞。
东来两水皆西注,跳波却送斜阳去。
两点东西未了青,羊城烟翠鹅城树。
扶胥海口罗浮西,孤刹亭亭屹天柱。
我曾梦草新宫铭,西望蓬莱杳何许。
六鳌已驾三山来,树拥云归不知处。
归云酿雨雨不飞,扑衣云片疑春絮。
前山雨过后山晴,雨逐云归人逐雨。
眼力却笑脚力慵,酒魔转苦诗魔攻。
重阳昨日妒风雨,今来我欲乘蜺虹。
屐痕已破螺子绿,雪鬓笑插萸房红。
谁云登山灾可避,我却局地途终穷。
自怜数遇择人虎,凭谁唤起蟠泥龙。
吁嗟乎,东华尘土北窗风,草露石火将无同。
儿曹慎莫负老脚,得酒便把金芙蓉。
相期岁岁千秋日,日日同登狮子峰。
《九月十二日儿孙扶侍登狮峰醉归放笔》【明·张萱】老人觔力济胜难,老脚却欲常登山。寻幽独往不挂杖,振衣竟日穷跻攀。天南一峰立江面,嵂崒万仞云霞间。人言此峰是狮子,云霞若缀拳毛斑。百兽惟狮雄且武,钩瓜锯牙能食虎。城中有虎已择人,白骨支撑莽如堵。狗亦学虎殊咆哮,嗟狮垂头不回顾。更闻上有古灵湫,勺水曾将神物贮。三年一吐颔中珠,能为科名卜其数。探渊久欲撄其鳞,底事蹄涔数杯土。天飞岂亦常泥蟠,穴处能无鳅鳝侮。骊兮狮兮奈若何,孤青顽碧空嵯峨。羊肠诘曲驾灌木,鸟道偪侧盘云萝。呼儿且扫一拳石,覆掌幸有双仙螺。燮台拾薪炊不托,炳焯敲石烹酥陀。侧弁光莹跪进酒,稚尧绕膝歌傞傞。东来两水皆西注,跳波却送斜阳去。两点东西未了青,羊城烟翠鹅城树。扶胥海口罗浮西,孤刹亭亭屹天柱。我曾梦草新宫铭,西望蓬莱杳何许。六鳌已驾三山来,树拥云归不知处。归云酿雨雨不飞,扑衣云片疑春絮。前山雨过后山晴,雨逐云归人逐雨。眼力却笑脚力慵,酒魔转苦诗魔攻。重阳昨日妒风雨,今来我欲乘蜺虹。屐痕已破螺子绿,雪鬓笑插萸房红。谁云登山灾可避,我却局地途终穷。自怜数遇择人虎,凭谁唤起蟠泥龙。吁嗟乎,东华尘土北窗风,草露石火将无同。儿曹慎莫负老脚,得酒便把金芙蓉。相期岁岁千秋日,日日同登狮子峰。
https://shici.929r.com/shici/UkSgHM.html
峭壁苍崖林朴樕,茅屋土阶最幽独。
兀然一老坐其中,左图右书撑满屋。
鲁国之儒惟一人,章甫峨峨鸣佩玉。
造庐就榻事咨询,容貌恂恂言不足。
明堂清庙与郊禋,奥义微文耳相属。
乃知圣学无常师,赠言何必劳谆复。
自兹返鲁道弥尊,弟子三千皆乐育。
当时弟子从者谁,云姓南宫字敬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