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适周问礼图》
《适周问礼图》全文
明 / 郑学醇   形式: 古风

峭壁苍崖林朴樕,茅屋土阶最幽独。

兀然一老坐其中,左图右书撑满屋。

鲁国之儒惟一人,章甫峨峨鸣佩玉。

造庐就榻事咨询,容貌恂恂言不足。

明堂清庙与郊禋,奥义微文耳相属。

乃知圣学无常师,赠言何必劳谆复。

自兹返鲁道弥尊,弟子三千皆乐育。

当时弟子从者谁,云姓南宫字敬叔。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展现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和孔子的教育理念。诗中通过描述一位老者在简陋的茅屋里,周围堆满了书籍,正与来访的鲁国儒生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展现了孔子作为教育者的形象及其对知识的渴求和传授。

“峭壁苍崖林朴樕,茅屋土阶最幽独。” 开篇以自然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铺垫背景。峭壁、苍崖、朴樕(小树)以及简陋的茅屋,共同构成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精神世界的隐喻。

“兀然一老坐其中,左图右书撑满屋。” 描述了老者的形象,他独自坐在屋内,四周是堆积如山的书籍,象征着他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这种布置不仅体现了他的学者身份,也暗示了他丰富的学识和对学问的执着。

“鲁国之儒惟一人,章甫峨峨鸣佩玉。” 这一句点出了来访者的身份——鲁国的儒生,他们穿着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佩戴着玉饰,显示出他们的身份和对礼仪的尊重。这不仅是对来访者的赞美,也是对孔子作为鲁国唯一一位杰出学者的肯定。

“造庐就榻事咨询,容貌恂恂言不足。” 描述了来访者与老者的互动,他们来到老者的居所,坐在床榻旁,向老者请教问题。来访者的恭敬态度和谦逊言语,反映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老者的尊敬。

“明堂清庙与郊禋,奥义微文耳相属。” 这里提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即通过学习《明堂》、《清庙》等经典文献,理解其深奥的含义和细微的文法,从而达到提升自我、传播知识的目的。

“乃知圣学无常师,赠言何必劳谆复。”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认为圣人的学问并非局限于某位老师,赠予的话语也不必反复强调。这体现了孔子教育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强调了个人的思考和实践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和孔子作为教育者的光辉形象,同时也传达了对知识追求和道德修养的重视。

作者介绍

郑学醇
朝代:明   字:承孟   籍贯:广东顺德

广东顺德人,字承孟。隆庆元年举人。任武缘知县。有《句漏集》。
猜你喜欢

乡校颂

维乡有校,示民有知。
教始豫逊,迪于训彝,维风化是裨。

(0)

卜算子·流水一湾西

流水一湾西。
晚坐孤亭静。
不见高人跨鹤归,风竹摇清影。
往古与来今,休用重重省。
十里梅花雪正晴,月挂遥山冷。

(0)

菩萨蛮·小楼不放珠帘卷

小楼不放珠帘卷。
菱花羞照啼妆面。
金鸭水沉烟。
待君来共添。
鹊声生暗喜。
翠袖轮纤指。
细细数归程。
脸桃春色深。

(0)

西江月·若将花卉论行藏

若将花卉论行藏。
盍在凌烟阁上。

(0)

蝶恋花·费尽东君无限巧

费尽东君无限巧。
玉减香销,回首令人老。
梦绕岭头归未到。
角声吹断江天晓。
燕子来时春正好。
寸寸柔肠,休问愁多少。
从此欢心还草草。
凭栏一任桃花笑。

(0)

菩萨蛮·云屏月帐孤鸾恨

云屏月帐孤鸾恨。
香消玉减无人问。
斜倚碧琅玕。
萧萧生暮寒。
低垂双翠袖。
袖薄轻寒透。
庭院欲黄昏。
凝情空断魂。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