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临初夏,惊雷昨夜新。
地晴烟冉冉,堤涨渌鳞鳞。
兰麝销衣润,珊瑚净几尘。
墙阴旧无竹,笋过谢东邻。
一雨临初夏,惊雷昨夜新。
地晴烟冉冉,堤涨渌鳞鳞。
兰麝销衣润,珊瑚净几尘。
墙阴旧无竹,笋过谢东邻。
这首宋诗《初夏》是宋代诗人徐玑的作品,描绘了初夏时节的雨后景象。首句“一雨临初夏”点明了时令,一场雨过后,夏天的气息悄然降临。"惊雷昨夜新"则暗示了雨声之大,以及雷电带来的清新感。
接下来,“地晴烟冉冉”描绘雨后的天空放晴,薄雾轻盈地弥漫,给大地增添了几分朦胧美。“堤涨渌鳞鳞”则写出了雨水滋润后,河堤上涨,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如同鱼鳞般细密。
“兰麝销衣润”通过兰花和麝香的香气在湿润空气中消散,暗示了雨后的清新与芬芳。“珊瑚净几尘”进一步渲染环境的洁净,连原本可能积尘的珊瑚几案都显得格外明亮。
最后两句“墙阴旧无竹,笋过谢东邻”,诗人借竹笋的生长表达了生机勃勃的初夏景象,同时也流露出对邻居的谦逊,因为竹笋长势良好,超过了东边的邻居,寓意着诗人寓居之地的自然之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夏雨后的清新宁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