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议因乘海上槎,河源归路未应赊。
市中徒尔疑成虎,杯内何曾影似蛇?
官事吉凶占鹊语,闺房消息卜灯花。
南风乞得楼船便,六月中旬便到家。
司议因乘海上槎,河源归路未应赊。
市中徒尔疑成虎,杯内何曾影似蛇?
官事吉凶占鹊语,闺房消息卜灯花。
南风乞得楼船便,六月中旬便到家。
这首诗名为《辨谤诗》,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张昱。诗的内容主要围绕着主人公乘坐木筏出海,面对外界对他谣言的质疑,表达了对是非曲直的自我辩白和对归期的期盼。
首句“司议因乘海上槎”,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乘着木筏在海上漂泊的情景,暗示他可能身处困境,需要澄清误解。“河源归路未应赊”则表达他对回家之路的信心,尽管谣言四起,但他坚信自己能够找到归途。
接下来两句“市中徒尔疑成虎,杯内何曾影似蛇”,通过比喻,讽刺了那些无端怀疑他的人,将他们的猜忌比作市井间的谣言,认为这些流言蜚语如同杯中的幻影,虚妄不实。
“官事吉凶占鹊语,闺房消息卜灯花”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他在官场中依靠吉祥的鹊鸣来判断事务的吉凶,在家中则通过观察灯花的变化来预测家中的消息,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迷信和生活智慧。
最后两句“南风乞得楼船便,六月中旬便到家”,表达了主人公对南风的祈愿,希望借助顺风顺利返回家乡,预计六月中旬就能抵达,流露出对家的深深思念和对归期的急切期待。
整体来看,《辨谤诗》以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示了主人公在面对流言蜚语时的坚定与期待,具有鲜明的个人情感色彩和哲理思考。
小榭园香雪。是诗人、是花是月,一般清绝。
半亩玻璃浸疏影,掩映水中蟾魄。
消受者、玉壶冰洁,不倩梅花为眷属。
有弹筝、小婢箜篌妾。春意蚤、晕红颊。
一枝横竹声呜咽,算不比落梅风里,江城五月。
谁焙鹅笙谁擪管,把栏干轻拍与。
邓尉孤、山无涉忍,着清寒辞半臂爱,梅心定、不因人热。
持此意、向花说。
客窗潇寂来相伴,娇酣最饶天趣。
细草偷衔,霜毛静舐,消得闲愁几度。华阴正午。
更一线金睛,绿云深处。
妒到香孩,榻边齁睡也应许。
山房深护万卷,策动堪弟一,何用熏鼠。昼饱溪鱼。
宵眠翠毯,慧黠真如解语。殷勤问取。
念洞口仙哥,几时仙去。屋角喧腾,又随春气煦。
嫩凉天气清于水,空青浣将云影。
宿霭全收,高风送爽,吹落梧桐金井。明月夜耿。
聪槛外蛬声,渐饶凄警。
怪得宵来,薄寒微透被池冷。
登临方好纵目,奈冷吟闲醉,谁共幽兴。
松柏山香,蒹葭水碧,秋色无边清净。潇斋自领。
祗清透兰襟,爽添萝径。更喜书灯,近来初夜永。
碧天吹老金风色,氛昏一时收净。
莫霭催晴,朝曦减赫,秋在桐阴竹径。空青夜迥。
更银汉无声,明月如镜。
翠袖生寒,倚阑人怯露华冷。
柴门临水半启,恰稻华香送,秋家稼千顷。
红叶溪桥,黄华篱落,又是重阳节近,斜阳半岭。
对极目澄鲜。更添游兴,为语幽人,更移烟外艇。
危峰栈齴藏幽洞,苍云压来当顶。
枯树龙拿,悬厓虎落,终古曾无人径。
山空画静,祗涧路巉岩,石泉声冷。
草蔓苔荒,一龛寥寂万方屏。
枯禅于此坐牢,尽华香叶落,年岁安河。
身外都忘,尘中也适,了了菩提初证。
真如自领,看月到天心,一般清净。
顾我何人,敢希无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