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序各自佳,要不如春时。
何必花与柳,始爱春物熙。
今晨驾言出,从公南山西。
泥软屦自惬,风嫩面不知。
寒草动暖芽,晴山馀雨姿。
水日亦相媚,蹙纹生碎晖。
鸟声岂为我,我听偶自怡。
出门初惮烦,载涂乃忘归。
但令我意适,岂校出处为。
路人见我揖,属我有所思。
我不见其面,信口聊应之。
徐悟恐忤物,欲谢已莫追。
我率或似傲,彼愠独得辞。
四序各自佳,要不如春时。
何必花与柳,始爱春物熙。
今晨驾言出,从公南山西。
泥软屦自惬,风嫩面不知。
寒草动暖芽,晴山馀雨姿。
水日亦相媚,蹙纹生碎晖。
鸟声岂为我,我听偶自怡。
出门初惮烦,载涂乃忘归。
但令我意适,岂校出处为。
路人见我揖,属我有所思。
我不见其面,信口聊应之。
徐悟恐忤物,欲谢已莫追。
我率或似傲,彼愠独得辞。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万里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象的喜爱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流畅自然,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四序各自佳,要不如春时"两句开篇,便点出了季节更替中春天独有的魅力。接下来的"何必花与柳,始爱春物熙"则表明诗人对春日万物的喜爱并不局限于特定的景象,而是普遍地欣赏这时节的一切。
"今晨驾言出,从公南山西"中,"驾言"指的是乘坐车辆或骑马,"从公"可能指的是某位官员或朋友,诗人在清晨启程,与友人一同前往南山之西。紧接着的"泥软屦自惬,风嫩面不知"描绘了春日路途湿软和微风拂面的感受,展现出一种闲适自得的情怀。
"寒草动暖芽,晴山馀雨姿"则转向自然景观的描写,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场面。"水日亦相媚,蹙纹生碎晖"中,"水日"指的是阳光透过水面的景象,而"蹙纹"则是水波造成的细微波纹,与阳光交织出美丽的光影。
"鸟声岂为我,我听偶自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声音的喜悦,即使不是特意为了他而鸣叫,但诗人仍然能从中感受到愉悦。接着的"出门初惮烦,载涂乃忘归"则是说起初次外出的时候心情复杂,而一旦投入到自然景致中,那些烦恼也随之消散,不再记挂回家的路途。
最后的几句"但令我意适,岂校出处为。路人见我揖,属我有所思。我不见其面,信口聊应之。徐悟恐忤物,欲谢已莫追。我率或似傲,彼愠独得辞"则是说诗人只求心情舒畅,不在意外的评判与比较中寻找自我价值。他对路人的招手致意并不深究,而是随口回答,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描绘,展现了一种闲适、淡泊的心境,以及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象深切的喜爱。
般般识破,物物难惑。自然安魂定魄。
视听如聋如瞽,绝尽声色。
身心逍遥自在,没家缘、恩爱系勒。
无为作,乞残馀度日,无耻无格。
游历恣情坦荡,似孤云野鹤,有谁管得。
不羡荣华富贵,革车三百。
终日澄心遣欲,觉玄机、密妙易测。
功行满,做十洲三岛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