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烟烧芋点残杯,堂上娱亲舞百回。
寸草恩私慈母竹,三年音问岭人梅。
山城俭岁贫无火,空廪饥乌晚自来。
坐惜流光到容鬓,愁心不待曙钟催。
邻烟烧芋点残杯,堂上娱亲舞百回。
寸草恩私慈母竹,三年音问岭人梅。
山城俭岁贫无火,空廪饥乌晚自来。
坐惜流光到容鬓,愁心不待曙钟催。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生活的感慨。首联“邻烟烧芋点残杯,堂上娱亲舞百回”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家庭团聚的温馨场景,通过烧芋头、饮酒和舞蹈等日常活动,展现了家人之间的亲密与欢乐。颔联“寸草恩私慈母竹,三年音问岭人梅”运用比喻手法,将母亲的养育之恩比作慈母竹,表达了对母亲无私奉献的感激之情;同时,提到三年未得母亲消息,以岭上梅花象征离别与思念,流露出对远方母亲的深切挂念。
颈联“山城俭岁贫无火,空廪饥乌晚自来”描绘了山城在荒年中的贫困景象,粮食匮乏,连乌鸦都只能在傍晚时分前来觅食。这一联不仅反映了社会的贫困,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无奈。尾联“坐惜流光到容鬓,愁心不待曙钟催”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忧虑,担心自己尚未实现理想或完成心愿,岁月已悄然老去,甚至不需要等到晨钟响起,就已经感到时间的紧迫。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对生活困境的反思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望沧浪、翠痕凉浸,丝丝似结连理。
并刀剪煮凝脂滑,载酒有人同醉。成底事。
笑不为浮名,也误投竿计。冷枫十里。
想渔市千家,红盐糁碧,羹熟饭云子。
歌桡动,长在白蘋开际。筠笼争涉烟水。
旧游更忆西泠路,三月青青如此。论俊味。
又何待、香鲈亭畔秋风起。年来正拟。
驾小小沙棠,两乡泛宅,日采镜奁里。
桄榔亭畔,西风起、几行雁字。
正江楼、凭栏孤眺,玉山初紫。
双鬓且消梧水月,一樽不换凉州史。
笑从来、手板对人低,而今始。论宦迹,原非志。
称吏隐,谁言是。念世态浮沉,但须如此。
美酝三升差足恋,不然腰折缘何事。
再不然、向旧酒垆傍,寻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