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追送赵子后以病止龙城寺因寄赵此书》
《追送赵子后以病止龙城寺因寄赵此书》全文
明 / 傅汝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扬絮飘花怯远人,荒山古寺阅残春。

他乡惟有前朝柏,得见踌蹰送客身。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uīsòngzhàohòubìngzhǐlóngchéngyīnzhàoshū
míng / zhōu

yángpiāohuāqièyuǎnrénhuāngshānyuècánchūn

xiāngwéiyǒuqiáncháobǎijiànchóuchúsòngshēn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傅汝舟的《追送赵子后以病止龙城寺因寄赵此书》描绘了一幅感伤的画面。首句“扬絮飘花怯远人”,以春日柳絮纷飞、花朵凋零的景象,寓言了离别时的无奈与伤感,仿佛连自然都在为远行之人而心生怯意。"怯远人"三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深深不舍。

次句“荒山古寺阅残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寥和凄清,荒山与古寺的结合,暗示了友人孤身一人在异乡度过残春的孤独。"阅残春"不仅写出了季节的变迁,也暗含了诗人对友人命运的忧虑。

最后两句“他乡惟有前朝柏,得见踌蹰送客身”,以“前朝柏”象征坚韧与长久,寓意友人的坚韧品格。然而,即使这些古老的柏树见证了友人的徘徊与离愁,诗人自己却无法陪伴,只能通过书信寄托思念。“得见踌蹰送客身”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想象中友人在远方依依惜别的场景,表达了深深的牵挂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深哀愁和对友人未来的关切。

作者介绍

傅汝舟
朝代:明   字:远度   号:磊老   籍贯:闽县(今福建福州市区)   生辰:1476~1557年

傅汝舟(1476~1557年),初名舟,字远度,又字木虚,号磊老、丁戊山人等,闽县(今福建福州市区)人。其家初住朱紫坊,后迁丁戊山(嵩山)登龙巷。少与高濲同游学于吏部尚书郑继门下,通天象、堪舆,兼晓黄白炼丹术,曾遍游桂、湘、鄂、齐、鲁等地,求仙访道。好为画,工行草,与高濲齐名。其诗为文学家王世贞所推崇。明正德年间,在福州西湖建宛在堂,一时诗人云集。著有《傅山人集》、《傅木虚集》、《继傅山人集》、《唾心集》、《步天集》、《英雄失路集》各2卷,《拔剑集》3卷,《箜篌集》2卷,《拘虚集》5卷,《丁戊山人集》3卷
猜你喜欢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一三○

散为器者,乃道之漓。适于变者,乃法之弊。

衲僧家,如何是事事无碍底句。

济北老秃兵,明州憨布袋。

(0)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一一○

伶俐衲僧,讨甚巴鼻。

著脚处寸草不生,著眼时佛祖扫地。

且道以何为据,不爱南山爱鳖鼻。

(0)

先罗汉塔

风幡影里眼麻迷,为是知音却不知。

毕竟碍膺除未得,寒松千古替伤悲。

(0)

偈颂六十五首·其二十七

白鹤五通贤圣,瞥喜瞥嗔无定。

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依然错认。

从来与渠水米无交,年年今日,钵盂安柄。

因甚如此,鸡不吃谷,肫里有病。

(0)

惜烟

炉无兽炭坐无毡,三个柴头只自然。

家丑莫教轻放出,定应炙地与熏天。

(0)

偈颂六十五首·其三十二

煅玉已经三日火,探珠曾下九重渊。

毁珠擿玉无人识,十字街头飏碌砖。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