缁帷白室睹风标,为叹斯人久寂寥。
济水夏寒清见底,石田春润晚生苗。
长期六籍传无绝,能使群言意自消。
窃喜得逢黄叔度,频来听讲不辞遥。
缁帷白室睹风标,为叹斯人久寂寥。
济水夏寒清见底,石田春润晚生苗。
长期六籍传无绝,能使群言意自消。
窃喜得逢黄叔度,频来听讲不辞遥。
此诗由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题为《过张贡士尔岐》。诗中以“缁帷白室睹风标”开篇,描绘了张贡士居所的简朴与高雅,暗示其人格魅力。接着,“为叹斯人久寂寥”一句表达了对张贡士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惋惜之情。
“济水夏寒清见底,石田春润晚生苗”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比喻,济水之寒清象征着张贡士的品德如水般清澈,石田春润则寓意其学问如同春天的雨水滋养万物,使后学得以成长。这两句不仅赞美了张贡士的学问成就,也表达了对其深远影响的肯定。
“长期六籍传无绝,能使群言意自消”进一步赞扬了张贡士在传承经典方面的贡献,以及他能够使众多言论归于平和,体现出其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和调和作用。
最后,“窃喜得逢黄叔度,频来听讲不辞遥”表达了诗人对能与张贡士相遇相知的喜悦,以及愿意不远千里前来聆听教诲的态度,展现了对张贡士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情的叙述,既赞美了张贡士的个人品质和学术成就,也体现了顾炎武对于知识传承和学术交流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