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仙又复到天台,山上桃花依旧开。
流水石桥春最好,如何不挈阮郎来。
寻仙又复到天台,山上桃花依旧开。
流水石桥春最好,如何不挈阮郎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再次探访天台山,山上的桃花依然绽放的景象,以及对美好春日的感慨。诗中以“寻仙”为引子,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随后聚焦于自然景色——山上桃花的美丽与流水石桥的和谐,巧妙地将自然之美与人的感受相融合。
“山上桃花依旧开”,桃花盛开的画面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也隐含了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哲思。桃花作为春季的象征,常被用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流水石桥春最好”,这一句通过描绘春日里流水潺潺、石桥静立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美好。流水与石桥的结合,既体现了自然景观的宁静与和谐,也寓意着生活的平静与美好。
最后,“如何不挈阮郎来”一句,以一种略带遗憾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能一同欣赏这美好春景的愿望。这里的“阮郎”可能是指诗人理想中的伴侣或知音,暗含了对友情、爱情或艺术交流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情感的追求,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吁嗟复吁嗟,吁嗟若为情。
辙水鲋鱼借勺水,何人欲激西江迎。
吁嗟复吁嗟,吁嗟不停口。
枝头黄叶振即落,何人欲倩擎天手。
不如强放吁嗟怀,不如满酌黄金罍。
左手拉洪崖,右手招扬回。
不用舞柘枝,不用歌剪梅。
铿锵天籁空中来,红螺蘸甲葡萄醅。
一饮一石谁与伍,步兵吏部风皆颓。
曲生一剑百累辞,至竟莫若糟邱台。
华山昔日鼾如雷,后来学者吾当魁。
屋傍松竹雨惊觉,笑问周公安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