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草衣,执具书。面不洗,头不梳。是文殊,非文殊。
拟议台山路转迂。
披草衣,执具书。面不洗,头不梳。是文殊,非文殊。
拟议台山路转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或隐士的形象,他身披草衣,手持书籍,日常生活简朴至极。他不注重外在的仪容,连洗脸梳头都省略了。然而,这样的形象并非寻常人所能理解,因为他在人们眼中既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又似乎超越了常人的认知。"拟议台山路转迂"一句,暗示他的行为和思想深奥难测,仿佛行走在常人难以触及的精神之路上,富有哲理意味。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超凡人格的赞美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欲识吾居处,屋前溪水流。
门交青薜荔,篱蔓黑牵牛。
有竹编书简,无花引钓舟。
生涯随分已,何用卜菟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