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和四首·其四》
《再和四首·其四》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伏阁何其壮,登舟得许哀。

人多称快者,上岂少恩哉。

恶草毋留种,夭桃不待媒。

九重方远佞,宁放郑詹来。

(0)
翻译
宫殿的景象多么雄伟,登上小船却感到如此悲哀。
人们大多会感到痛快,难道皇上施恩就少了吗?
恶毒的草不要留下种子,早熟的桃子无需媒婆引荐。
深宫中正远离奸佞,怎能容许郑詹这类人物进来呢?
注释
伏阁:宫殿。
壮:雄伟。
哀:悲哀。
称快:感到痛快。
上:皇上。
少恩:少施恩惠。
恶草:恶毒的草。
留种:留下种子。
夭桃:早熟的桃子。
媒:媒婆。
九重:皇宫深处。
方:正。
远佞:远离奸佞。
郑詹:指代某位奸佞人物。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刘克庄所作的《再和四首(其四)》。诗中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治理和人才选拔的深刻思考。

"伏阁何其壮,登舟得许哀。" 这两句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景象,"伏阁"指的是雄伟的城楼,而"登舟"则是上了船,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某种事物或情感的力量和广度。后半句"得许哀"表达了一种获得允许而感到悲伤的情绪,可能是在说虽然有壮观之景,但内心却充满了哀伤。

"人多称快者,上岂少恩哉。" 这两句是对前文的反问和深入,人们常常赞扬那些看似快乐的人,但诗人通过反问表达了对这种情况是否真实充满疑惑,并暗示可能并非所有看上去快乐的人都真正获得了恩惠。

"恶草毋留种,夭桃不待媒。" 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比喻来说明作者对于人才选拔和国家治理的观点,即如同对待恶草不加以保留,应该让其无从繁衍一样,对于那些不肖之徒,也不应给予机会;而夭桃(早死的桃树)则是不需媒介自能结果,这里可能在比喻那些虽然看似美好但实际上并无大用的人或事。

"九重方远佞,宁放郑詹来。" 这两句则是对前文的进一步阐述和强调。"九重"指的是宫禁深严的地方,而"方远佞"则是在说即使在那样的地方也要远离奸佞之人。后半句"宁放郑詹来"则是在表达宁愿放过真正有才能的人(以古代音乐家郑和詹为代表),也不要让那些奸佞小人接近。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反问,表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大事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人才选拔标准的严格要求。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自万安上十八滩号子·其十四

一滩清浅一滩深,夹岸黄茅气毒淫。

蛇虎无声宜白昼,沿洄且复弄花林。

(0)

军行曲·其四

五兵相救短兼长,左右藤遮两翼张。

日日诸军催练习,粤人军器最精良。

(0)

题吴季六所画黄山松·其四

撄石孥云尽偃松,一松飞去接前峰。

游人不觉石梁断,扶过溪南惊卧龙。

(0)

湘中闻竹枝

竹枝本是三巴曲,流入湖湘调更悲。

风俗变来从屈宋,千秋哀怨一相思。

(0)

秋日自广至韶江行有作·其三十四

峡尽清江曲曲开,白沙深映碧潆洄。

秋光流出如明月,一片空青天外来。

(0)

哭华姜一百首·其九十四

胡雁频从越鸟翔,情知水土畏炎方。

红颜竟为而姑死,白首徒令阿母伤。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