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史·其四》
《咏史·其四》全文
明 / 李待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汉相嘘遗鼎,艰危事匪躬。

应知有巨手,何必论成功。

千古君臣际,三分策虑中。

空馀出师表,泪洒永安宫。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上的君臣关系与忠诚主题,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情感的张力。首先,“汉相嘘遗鼎”一句,借用了典故,暗示着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在关键时刻的决断与牺牲,这里的“嘘遗鼎”可能指的是汉代丞相萧何在临终前将国宝玉鼎托付给后人,象征着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期望。

“艰危事匪躬”则直接点出了在国家面临危机时,大臣们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为国家效力的主题。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古代忠臣形象的典型写照。

“应知有巨手,何必论成功”这一句,表达了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虽未取得显赫功名,但以其卓越才能和坚定意志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的敬仰。它强调的是过程中的努力与付出,而非最终的结果。

接下来,“千古君臣际,三分策虑中”两句,将视角拉回到历史的长河中,探讨君臣之间的互动与合作,特别是在三国鼎立这样复杂的政治格局下,策略与智慧的较量。这不仅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历史事件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最后,“空馀出师表,泪洒永安宫”以诸葛亮的《出师表》作为结束,这是历史上著名的忠臣之言,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与悲壮。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深情地向后主刘禅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未能实现统一大业的遗憾。这一句通过引用《出师表》,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厚重融为一体,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展现了忠诚、牺牲、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以及历史人物在面对艰难抉择时的勇气与智慧,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李待问
朝代:明

广东海南人,字葵孺。万历间进士,累升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天启间魏忠贤生祠遍吴中。待问抵南京,置生祠不顾,诣孝陵毕即疾驰履任。崇祯间官至都御史。有诗文集。
猜你喜欢

复锦轩为钱宗文赋

公侯复始事非誇,忠孝相传有几家。

尚忆故城各衣锦,岂容馀泽尽丝麻。

日斜湘曲乌栖树,潮上海门蜂退衙。

闲坐小轩观族谱,不知开尽一庭花。

(0)

东山书隐为郑原宜赋郑本越人居东山先世徙杭遂家焉尝筑室西湖上从徐勉庵授书经因以为扁示不忘本也原直事亲以孝闻及筮仕都卫尤有声誉故赋长句以美之

东山读书隐居处,如何只在西湖边。

拟岘作记昔闻耳,思越寓吟今信然。

蔷薇花落忆李白,书带草生疑郑玄。

近闻去作幕下士,忠孝要看光简编。

(0)

游孤山和靖祠

山有梅花山不孤,先生甘与鹤同癯。

一杯黄土留前宋,千古清风映里湖。

疏影暗香曾入咏,淡妆浓抹自成图。

水仙祠下多秋菊,谁把寒泉当酒壶。

(0)

送诏使还京

南闽西浙路犹赊,顷刻思光遍海涯。

五夜星辰呈贯索,九天雨露逐皇华。

归期已过清明节,行色将迎紫禁花。

风虎云龙当此日,颂成须献帝王家。

(0)

送钱塘邑丞宋章甫

治世人才气自豪,起身应不愧萧曹。

春秋有学经曾试,铁石为心赋最高。

百里岂能栖凤棘,三年聊复试牛刀。

送君又到销魂处,南浦新波映去袍。

(0)

宝州为庄上人赋

大宝州中无不有,难分高下与洪纤。

海名香水随心见,珠号摩尼信手拈。

莫道山河如幻化,须知世界要庄严。

上人燕坐悠然处,俗士如何不具瞻。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