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相嘘遗鼎,艰危事匪躬。
应知有巨手,何必论成功。
千古君臣际,三分策虑中。
空馀出师表,泪洒永安宫。
汉相嘘遗鼎,艰危事匪躬。
应知有巨手,何必论成功。
千古君臣际,三分策虑中。
空馀出师表,泪洒永安宫。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上的君臣关系与忠诚主题,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情感的张力。首先,“汉相嘘遗鼎”一句,借用了典故,暗示着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在关键时刻的决断与牺牲,这里的“嘘遗鼎”可能指的是汉代丞相萧何在临终前将国宝玉鼎托付给后人,象征着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期望。
“艰危事匪躬”则直接点出了在国家面临危机时,大臣们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为国家效力的主题。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古代忠臣形象的典型写照。
“应知有巨手,何必论成功”这一句,表达了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虽未取得显赫功名,但以其卓越才能和坚定意志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的敬仰。它强调的是过程中的努力与付出,而非最终的结果。
接下来,“千古君臣际,三分策虑中”两句,将视角拉回到历史的长河中,探讨君臣之间的互动与合作,特别是在三国鼎立这样复杂的政治格局下,策略与智慧的较量。这不仅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历史事件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最后,“空馀出师表,泪洒永安宫”以诸葛亮的《出师表》作为结束,这是历史上著名的忠臣之言,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与悲壮。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深情地向后主刘禅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未能实现统一大业的遗憾。这一句通过引用《出师表》,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厚重融为一体,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展现了忠诚、牺牲、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以及历史人物在面对艰难抉择时的勇气与智慧,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东山读书隐居处,如何只在西湖边。
拟岘作记昔闻耳,思越寓吟今信然。
蔷薇花落忆李白,书带草生疑郑玄。
近闻去作幕下士,忠孝要看光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