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桥试长望,望极与天平。
际海蒹葭色,终朝凫雁声。
近山犹髣髴,远水忽微明。
更览诸公作,知高题柱名。
登桥试长望,望极与天平。
际海蒹葭色,终朝凫雁声。
近山犹髣髴,远水忽微明。
更览诸公作,知高题柱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桥上眺望四周景色的情境。"登桥试长望,望极与天平"表达了诗人企图极目所及之处,与天空相连的开阔视野。"际海蒹葭色,终朝凫雁声"则描绘了海边芦苇的颜色和早晨水鸟的声音,展示了自然景观的丰富性。
"近山犹髳髴"中的“犹”字表达了一种依稀、模糊的感觉,可能是因为远处山峦被薄雾或云雾所笼罩,使得轮廓不甚分明。"远水忽微明"则描绘了远方水面在光线变化下显现出一种朦胧而清晰的美。
最后两句"更览诸公作,知高题柱名"表达了诗人阅读他人的作品后,对于如何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柱上留念的理解和赞赏。这里的“更览”意味着继续阅读,“诸公作”指代其他诗人的作品,“知高”则是对高度评价的认同,“题柱名”则是一种古代记名留念的方式,通过在建筑物如石柱上刻写自己的名字。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更体现了一种文化修养和文学鉴赏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