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寺居然道观邻,底须同异辨疏亲。
名山缀景由来久,惟愧何方牖此民。
僧寺居然道观邻,底须同异辨疏亲。
名山缀景由来久,惟愧何方牖此民。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题拈花寺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僧寺与道观相邻的和谐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长久以来被赋予神圣意义的感慨,并流露出对民众福祉的关怀。
首句“僧寺居然道观邻”,描绘了僧寺与道观并肩而立的场景,强调了宗教场所之间的和谐共存。次句“底须同异辨疏亲”,则进一步阐述了宗教之间无需区分差异,它们本就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体现了诗人对不同信仰间融合共生的理解和推崇。
第三句“名山缀景由来久”,点明了名山大川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寄托情感、追求精神慰藉之地,强调了自然景观与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厚联系。最后,“惟愧何方牖此民”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民众、提升民众福祉的深思,体现了其作为君主的责任感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宗教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民众福祉的思考,展现了弘历作为一位文治武功兼备的帝王,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在文化审美和人文关怀方面也具有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