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恨压屏山。细雨欺花困牡丹。
雨若再晴花再艳,应难。唤起双鬟摘下看。
凭软曲阑干。晓逗微光似不寒。
忽地玉阶风过,觉衣单。重入罗帏又懒眠。
春恨压屏山。细雨欺花困牡丹。
雨若再晴花再艳,应难。唤起双鬟摘下看。
凭软曲阑干。晓逗微光似不寒。
忽地玉阶风过,觉衣单。重入罗帏又懒眠。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情景,以细腻的情感抒发了对花朵凋零的惋惜和对春光易逝的感慨。"春恨压屏山",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春日美景即将消逝的惆怅,仿佛连屏风上的山水画都承载着这种情绪。"细雨欺花困牡丹",春雨绵绵,使得牡丹花儿显得娇弱无力,难以盛开,这既是实写天气,也是象征着美好事物在困境中的挣扎。
"雨若再晴花再艳,应难",诗人想象如果雨停,牡丹或许能恢复生机,但那恐怕只是短暂的,暗示了春光的不可持久。"唤起双鬟摘下看",诗人试图通过唤来侍女一同欣赏花朵,来留住这份春色,然而即使如此,也难以挽留春天的脚步。
接下来,诗人倚靠在弯曲的栏杆上,感受着黎明时分微弱却似乎不那么寒冷的光线,"凭软曲阑干,晓逗微光似不寒",这句描绘出一种孤独而宁静的氛围。突然一阵冷风吹过玉阶,诗人意识到自己衣衫单薄,倍感凉意,"忽地玉阶风过,觉衣单",这不仅是身体的寒冷,更是内心对时光流逝的凄凉。
最后,诗人不愿离开这充满春意的环境,"重入罗帏又懒眠",他宁愿沉浸在罗帐之中,不愿面对现实,表达了对春日美景的深深眷恋和对时光消逝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通过描绘春雨、牡丹、微光和冷风等元素,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的美好向往与失落,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触。
予本同圃蒿,飘在天一端。
咫尺枌与梓,邈若霄汉间。
翔鸟憩前林,猛虎恋故山。
伤兹远游客,中夜积悲叹。
忽遇故乡友,惊喜相盘桓。
把臂问旧事,耆旧半摧残。
忧根长愁条,泪下如奔湍。
樽酒非不旨,安能起沈欢。
幸君到故园,为我传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