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头远行客,垄上分流水。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垄头远行客,垄上分流水。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远离家乡的道路上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深切思念。
“垄头远行客,垄上分流水。”开篇两句,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旅人在丘陵地带行走的情景。垄头是小土岗,而远行客则是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前行的人。垄上的水分成两股,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象征着选择和道路的岔道。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接下来的两句,流水喻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漫长,而行人则是迷茫不知前路如何。这里流水与行人的对比强化了诗中时间感和空间感的主题。
“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此处"浅才"可能指代作者自谦,其才能平平,但却能以诗会友。"孤剑通万里"则是表达了即便是身单影只,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不畏艰难。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结尾两句,通过反问的形式强调了对故乡深沉的思念。"从来感知己"则表明只有深刻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这种情感的力量。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旅途景物的观察和内心世界的探索,传达了诗人对于故土的情感寄托,以及面对未知前路时的坚守与执着。
当时江左才调,乐安任仿,风丽推无偶。
记骠骑陪轩,秘书把袖。
青宫好士,朱门结客,更闻出入宫辇,翱翔苑囿。
奈玉树、人世偏难久。
诸郎憔悴至此,西华东里,南容北叟。
漫细数、平生密亲懿友。
葛帔谁嗟,练裙畴惜,可怜野鲜动轮,门稀渍酒。
相此事、将毋古今有。
阅此不觉,满泻琼舟,狂斟玉斗。我论绝交君信否。
倘然疑,君再听、当筵红豆。算兰簿、何必筹身后。
清歌且喜帘垂绣。
西风湘楚,正湘竹如啼,湘禽如舞。湘岸飞湘雨。
更渌水微波,青山可数。
几幅烟帆,采不尽、白蘋红杜。
想此际,仙令归舻,一派江山今古。
女娥祠,巴子国,看历历晴川,萋萋芳树。
风外催津鼓。恰人在洞庭,秋盈橘浦。
官舫瑶琴,总弹破、沙清月苦。
倩楚塞、白雁同归,并寄阿戎此语。
楚天卵色,吴地莺声,惹得愁千斛。春衣慢赎。
且泥他、粉白斟来蚁绿。莲钩小蹙。
行过了、银屏六曲。亸烟鬟、缥色杯轻,帐里围颓玉。
笑颤流苏影簇。怪佯酲不醒,罚依金谷。玉郎低嘱。
沈醉也、休作难人题目。芳心暗逐。
羡杯底、鸳鸯同宿。趁花酣、双抱红篝,图取春眠足。
月明如此,问江山今古,几多陈迹。
谁把桂轮今夜里,碾破楚天新碧。
玉臼无声,银河有影,一片清虚国。
醉馀莫笑,旧游吾尚历历。
记得杜牧司勋,江湖落拓,曾作扬州客。
爱杀打头天上月,管甚中秋七夕。
一别凄然,吾生可惜,塌尽鹍鹏翼。
夜云深矣,依稀楼外吹笛。
败屋东头,偶然行散,十分情重。
满地苔钱,雨榭烟廊都空。
蘸水燕雏晴故掠,荫街丝柳风偏弄。
伤情处,是旧家年少,登山一恸。
记当日、孝标姊妹,僧绰儿郎,嬉游曾共。
多少春衫,斜著金鞭閒控。
一自攀髯人去早,江南莺燕成何用。
拚此生,绣户珠帘,付之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