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疏影六首·其二》
《疏影六首·其二》全文
清 / 蒋敦复   形式: 词  词牌: 疏影

芳眠芍药。正春酣梦怯,压损亭角。

香雾一重,夕照一重,重重倒映池阁。

退红十二无人靠,闲搭住、柳丝轻薄。

甚旧家、尽日愔愔,满院刺桐花落。

知否下阶小立,纤腰曾凭久,心事犹昨。

行过曲廊,冷冷清清,悄地绿阴如幕。

断肠天气浑难倚,谁寄语、东风休恶。

认翠苔、几点荒愁,半堕絮烟漠漠。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黄昏时分,芍药花丛中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通过“芳眠芍药”、“春酣梦怯”等词句,营造出一种慵懒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芍药花在春日的余晖下,仿佛沉醉于梦境之中,花朵与夕阳的光影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香雾一重,夕照一重,重重倒映池阁”,诗人运用叠词“一重”来强调画面的层次感和丰富性,同时通过“倒映”二字,将视觉效果延伸至水面,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态美。芍药花与池阁的倒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接着,“退红十二无人靠,闲搭住、柳丝轻薄”,诗人通过“退红”这一细节,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柳丝轻拂,既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也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这种对比,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且富有情感。

“甚旧家、尽日愔愔,满院刺桐花落”,诗人通过“旧家”、“尽日愔愔”等词语,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情境的感慨。刺桐花的凋零,既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最后,“知否下阶小立,纤腰曾凭久,心事犹昨。行过曲廊,冷冷清清,悄地绿阴如幕”,诗人通过一系列动作和场景的描绘,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小立、纤腰、心事犹昨,这些细节充满了个人情感的色彩,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曲廊的冷清与绿阴的深邃,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为丰富和深刻。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芍药花、夕阳、池阁、柳丝、刺桐花等元素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与意境的春日黄昏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作者介绍

蒋敦复
朝代:清

(1808—1867)清江苏宝山人,原名尔锷,字纯甫,号剑人。诸生。少时一度出家为僧,名铁岸,一称妙尘。曾以策干杨秀清,后又作诗献曾国藩。识英语。后在上海为人佣书。有《啸古堂集》等。
猜你喜欢

三清山

三峰敝遥汉,团团宿云烟。

彭蠡出其西,两浙亦萦连。

风门豁寒窍,天梯亦攀缘。

昔闻李尚书,服食乃成仙。

丹炉驻青璧,遗址尚依然。

玄泉如可饮,藉此涤烦喧。

(0)

龙泉书院

漓江悠悠向东注,崇冈盘回如凤翥。

城西一曲藏深坳,中有幽人读书处。

书中奥义谁能寻,茫茫玄壤同高深。

禹畴羲画混一道,玄机湛湛归灵襟。

读书岂为图温饱,万事无如读书好。

瑾瑜在璞崖不枯,草木漫山总光耀。

倦来徐步临江浔,呼童挈网遮紫鳞。

鳞游深水不可得,大笑不如公子任。

何如洗心日与圣贤对,糟粕中间饫真味。

豁然妙契已忘言,独驾长风出尘外。

(0)

走百病行

都城灯市由来盛,大家小家同节令。

诸姨新妇及小姑,相约梳妆走百病。

俗言此夜鬼穴空,百病尽归尘土中。

不然今年且多病,臂枯眼暗兼头风。

踏穿街头双绣履,胜饮医方二钟水。

谁家老妇不出门,折足蹒跚曲房里。

今年走健如去年,更期明年天有缘。

蕲州艾叶一寸火,只向他人肉上然。

去年同伴今希有,几人可卜明年走。

长安主人肯居停,寂寂关门笑后生。

但愿中秋不见月,博得元宵雨打灯。

(0)

墨竹

扶疏清影落瑶坛,玉露无声翠羽寒。

一夜小窗秋意足,西风吹老碧琅玕。

(0)

龙泉驿

解骖留古驿,喜值雨初晴。

自念长途客,将逾万里程。

云生塞子岭,树映锦官城。

明日乌台去,无劳候吏迎。

(0)

宝安八景诗·其六靖康海市

滔天腥浪如天来,蛮烟瘴雾拨不开。

江神无计役风伯,致使蜃气成楼台。

长桥复道千万丈,车盖人马相来往。

须臾水天同一色,落日照篷渔歌唱。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