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长江下估船,亭亭孤塔隐苍烟。
不堪异县萧条地,更遇初寒惨澹天。
巾褐已成归有约,箪瓢未足去无缘。
包羞强索侏儒米,豪举何人记少年。
渺渺长江下估船,亭亭孤塔隐苍烟。
不堪异县萧条地,更遇初寒惨澹天。
巾褐已成归有约,箪瓢未足去无缘。
包羞强索侏儒米,豪举何人记少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离开城市东郊时的景象。"渺渺长江下估船",江面浩渺,舟船繁忙,暗示着旅途的开始。"亭亭孤塔隐苍烟",孤塔矗立在淡淡的雾气中,增添了寂寥之感。诗人身处异乡,环境萧条,"不堪异县萧条地"表达了内心的落寞。
"更遇初寒惨澹天",初秋的寒冷和阴郁天气加重了他的凄凉心境。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虽然与家乡有归期的约定,但生活贫困,"巾褐已成归有约,箪瓢未足去无缘",表达了他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最后,诗人以自嘲的方式,"包羞强索侏儒米",表示为了生计不得不向他人求助,而"豪举何人记少年"则流露出对往昔豪情壮志的怀念,以及如今境遇的感慨。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艰辛与内心世界的矛盾。
一双皎皎瑶台鹤,欲飞不飞如有约。
老去长存万里心,碧天冲破秋寥廓。
每一招之鹤自来,鹤虽不语心颜开。
呼儿洗之复更洗,本来洁白无纤埃。
一鹤先飞松顶立,若与主人高下揖。
世上纷纷那得知,主人亦是瑶台客。
还留一鹤临清泉,若有所思衣飘然。
记向瑶台曾洗过,已经一别三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