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花事未曾阑,作赋相如客倍闲。
好去临邛寻令尹,横琴山在海中间。
荔枝花事未曾阑,作赋相如客倍闲。
好去临邛寻令尹,横琴山在海中间。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郑子源前往香山的情景,充满了深情与诗意。首句“荔枝花事未曾阑”以荔枝花未尽凋谢的景象起笔,暗示着春天的美好与生机,同时也为离别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哀愁。次句“作赋相如客倍闲”,借用了司马相如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自己在友人离去后的孤独与宁静,仿佛是相如赋诗时的那份超然与沉思。
“好去临邛寻令尹”一句,巧妙地引用了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这里的“令尹”既指郑子源,也暗含了对友人此行的祝福与期待,希望他能在新的地方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最后一句“横琴山在海中间”,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友人的旅程比作横跨于大海中的高山,既形象又富有哲理,寓意着旅途虽艰险,但只要心中有琴,就能弹奏出美妙的乐章,象征着对友人旅途平安与心灵自由的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典故引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与哲理意味的作品。
春草征帆远,春江落日程。
瘴乡官是客,儒服老谈兵。
海阔龙无影,山空凤不鸣。
梅花东阁路,悽断故人情。
孟春百草灵,古俗迎紫姑。
厨中取竹箕,冒以妇裙襦。
竖子夹扶持,插笔祝其书。
俄若有物凭,对答不须臾。
岂必考中否,一笑聊相娱。
诗章亦间作,酒食随所须。
兴阑忽辞去,谁能执其袪。
持箕畀灶婢,弃笔卧墙隅。
几席亦已彻,狼藉果与蔬。
纷纷竟何益,人鬼均一愚。
百事不能能荷锄,不锄菜畦锄芋区。
身存那用十年相,陂坏且为凶岁储。
百事不学学作诗,不作白纻作竹枝。
黄陵庙前风浪恶,青衣渡口行人悲。
老病闭门常愦愦,芋不复锄诗亦废。
客来剥啄唤不应,一味人间占闲退。
今朝一日三倒床,叹息春昼如年长。
摩挲困睫喜汤熟,小瓶自拆山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