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绿山青,鹊噪鸦鸣。满耳满目,非色非声。
既非声色,却作么生安名,大方广佛华严经。
水绿山青,鹊噪鸦鸣。满耳满目,非色非声。
既非声色,却作么生安名,大方广佛华严经。
这首宋朝时期的禅宗偈颂,以自然景象开篇,描绘了水色山光中鸟儿的鸣叫,"水绿山青,鹊噪鸦鸣",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然而,诗人并未停留于表面的视听感知,而是深入探讨了"非色非声"的哲学意境。"满耳满目,非色非声",意味着超越了五感的束缚,达到了超然物外的境地。
接着,诗人提出问题:"既非声色,却作么生安名",意在追问在这种无色无声的状态下,应该如何命名或定义。这个问题反映了禅宗对语言和概念的质疑,试图揭示事物本质而非外在表象。
最后,诗人引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一佛教经典,暗示这种境界与佛法中的广大智慧相契合。整首诗通过日常景象引向深邃的哲理思考,体现了禅宗注重直观体验和内在领悟的特点。
共君相别三四年,岩岩瘦骨还依然。
唯髭比旧多且黑,学术久已不可肩。
嗟余老大无所用,白发冉冉将侵颠。
文章自是与时背,妻饿儿啼无一钱。
幸得诗书销白日,岂顾富贵摩青天。
而今饮酒亦复少,未及再酌肠如煎。
前夕与君欢且饮,饮才数盏我已眠。
鸡鸣犬吠似聒耳,举头屋室皆左旋。
起来整巾不称意,挂帆直走沧海边。
便欲骑鲸去万里,列缺不借霹雳鞭。
气沮心衰计欲睡,梦想先到蘋渚前。
与君无复更留醉,醉死谁能如谪仙。
昔闻退之与东野,相与结交贱微时。
孟不改贫韩渐贵,二人情契都不移。
韩无骄矜孟无腼,直以道义为己知。
我今与子亦似此,子亦不愧前人为。
北都健儿昨日至,扣门乃是所遗诗。
上言病中初有寄,下言我咏蟠桃枝。
盛衰开落感残杏,暮春无事羡游丝。
班班鸠鸣忽怀念,一扫十幅无閒辞。
洛川花图多品目,斗新争巧始可疑。
读书又忆石夫子,似蚕作茧诚有之。
镇阳归梦北潭北,吟此八章谁谓痴。
最后有文吊尹子,寿夭难问信所悲。
共书大轴许传玩,一日百展曾忘疲。
报君亦欲赍满轴,恐费纸墨令人嗤。
《永叔寄诗八首并祭子渐文一首因采八诗之意警以为答》【宋·梅尧臣】昔闻退之与东野,相与结交贱微时。孟不改贫韩渐贵,二人情契都不移。韩无骄矜孟无腼,直以道义为己知。我今与子亦似此,子亦不愧前人为。北都健儿昨日至,扣门乃是所遗诗。上言病中初有寄,下言我咏蟠桃枝。盛衰开落感残杏,暮春无事羡游丝。班班鸠鸣忽怀念,一扫十幅无閒辞。洛川花图多品目,斗新争巧始可疑。读书又忆石夫子,似蚕作茧诚有之。镇阳归梦北潭北,吟此八章谁谓痴。最后有文吊尹子,寿夭难问信所悲。共书大轴许传玩,一日百展曾忘疲。报君亦欲赍满轴,恐费纸墨令人嗤。
https://shici.929r.com/shici/fYqxFLG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