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我襟怀在此间,西峰不独一员山。
何人解向红尘洒,对景能消白昼閒。
帘放竹猗秋水碧,栏扶花亚夕阳殷。
披衣兴到馀酣处,桨打溪头弄月还。
入我襟怀在此间,西峰不独一员山。
何人解向红尘洒,对景能消白昼閒。
帘放竹猗秋水碧,栏扶花亚夕阳殷。
披衣兴到馀酣处,桨打溪头弄月还。
这首诗描绘了兰阳八景之一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的情感交融。首句“入我襟怀在此间”,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仿佛眼前的景色已经融入了他的情感世界。接着,“西峰不独一员山”一句,不仅描绘了山峰的壮丽,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何人解向红尘洒,对景能消白昼閒”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厌倦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他似乎在寻找一种能够洗涤心灵、消解日常烦忧的方式,而这份寻求恰好在眼前的景致中找到了答案。诗人通过“红尘”与“白昼閒”的对比,强调了自然之于心灵的净化作用。
“帘放竹猗秋水碧,栏扶花亚夕阳殷”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竹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秋水碧绿,夕阳映照下,花朵显得格外鲜艳。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蕴含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最后,“披衣兴到馀酣处,桨打溪头弄月还”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穿着衣物,兴致勃勃地来到这里,享受着余下的欢愉时光,直到月光洒满溪流,他才划着小船离去。这一场景充满了诗意,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抗意欲窥奇,栖潜在郡帙。
犹疑瓮为天,岂信盲问日。
清晨非梦寐,见此五色笔。
寒光动斗牛,馀照堕圭荜。
目前千古在,吾故一日失。
至道涵深纯,大雅藏僩瑟。
怀兹泉石心,贲之林野质。
百年岂不短,万羡从此毕。
倘云可与语,敢惮行以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