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刹委荒丘,重来是薄游。
诗因灵辙赋,衣为大颠留。
榻煖深宜晚,钟清迥得秋。
细思关去住,欲别更须谋。
废刹委荒丘,重来是薄游。
诗因灵辙赋,衣为大颠留。
榻煖深宜晚,钟清迥得秋。
细思关去住,欲别更须谋。
这首明代诗人唐之淳的《重游香林寺得游字》描绘了诗人再次游历香林寺的感慨与体验。首句“废刹委荒丘”,以废墟和荒丘渲染出寺庙的沧桑变迁,暗含历史的沉淀。次句“重来是薄游”则表达了诗人此次行程的轻快心情,虽为旧地重游,却带着淡淡的哀愁。
第三句“诗因灵辙赋”,暗示诗人受到寺庙灵性氛围的启发,创作出佳作,体现了文学创作与自然环境的交融。第四句“衣为大颠留”,可能指的是僧人的衣物或纪念品,诗人将其保留,寓含对僧人或佛法的敬仰之情。
第五、六句“榻煖深宜晚,钟清迥得秋”,通过描绘夜晚寺庙榻榻温暖舒适,以及秋天钟声清越悠远的场景,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意境,流露出诗人对寺中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细思关去住,欲别更须谋”,诗人深思人生进退,离开前还需仔细权衡,表达了对寺庙生活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思考。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洁,展现了诗人对香林寺的独特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探索。
雷霆蛰神威,妖蜃跃海滨。
将军战败死,玉帐空无人。
腥涎之所被,蛭螾皆蛇鳞。
天弧不张弦,民情曷由申。
县讲亦令典,奉行在明仁。
谁令奸宄徒,并缘逞顽嚚。
俄然齿发躯,化作豺狼身。
剽金既无畏,况复枉平民。
壮哉柯夫子,义气冲九旻。
曳裾公府门,抗论回星辰。
坐令霜雪间,朽骨生阳春。
晲视夸毗儿,精魂散飞尘。
我忽耳闻之,肝胆张轮囷。
安得似卿辈,落落千百人。
出应休明时,翊赞皋陶臣。
旌别鸾与枭,再使权衡均。
上天意茫茫,感叹空悲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