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粉锈朱,十斛黛、春恩初沐。
写不出、苔痕蘸色,兰膏争馥。
却拟新螺宵挹露,浪猜幺凤朝迎旭。
宝如来、舌上现青莲,清波浴。花瘦也,藏金屋。
花睡也,烧银烛。信玉宜称碧,珠宜名绿。
青鬓学来梳未似,翠眉相对羞应簇。
便不须秾叶与扶持,风流足。
厌粉锈朱,十斛黛、春恩初沐。
写不出、苔痕蘸色,兰膏争馥。
却拟新螺宵挹露,浪猜幺凤朝迎旭。
宝如来、舌上现青莲,清波浴。花瘦也,藏金屋。
花睡也,烧银烛。信玉宜称碧,珠宜名绿。
青鬓学来梳未似,翠眉相对羞应簇。
便不须秾叶与扶持,风流足。
这首清代董元恺的《满江红·其四》咏绿牡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绿牡丹的独特魅力。开篇“厌粉锈朱”表达了对传统色彩的厌倦,转而赞美绿牡丹的清新脱俗,犹如春天刚沐浴过的黛色,自然而不失华贵。“写不出、苔痕蘸色,兰膏争馥”运用比喻,形容牡丹花瓣上的绿色仿佛苔藓的色泽,香气与兰花竞艳。
接下来,“新螺宵挹露”和“幺凤朝迎旭”形象地描述了绿牡丹在夜晚汲取露水,白天迎接朝阳的生机勃勃。诗人又以“宝如来、舌上现青莲,清波浴”比喻牡丹的圣洁与洁净,如同佛祖口中的青莲花,清新如洗。
“花瘦也,藏金屋”描绘了绿牡丹的娇嫩,即使花朵瘦小,也藏于金屋之中,显得珍贵无比。夜晚,它在银烛照耀下更显睡意朦胧,增添了神秘感。诗人强调绿牡丹的内在美,认为它的碧绿和珠光更适宜,青丝般的花蕊和翠眉般的叶片相映生辉,无需繁花陪衬,自是风流。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绿牡丹的细致描绘,赞美了其独特的颜色、姿态和神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对牡丹的深情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