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侯家荆溪,胸次饱空阔。
一官寄楚尾,常病登眺窄。
有酒无地把,况助诗句活。
规模作危亭,更为思亲设。
安车几时来,历览吴与越。
俸廪虽云薄,采菽水可啜。
我实通家子,此意敢自别。
愿同竹马儿,就彼上寿列。
岂惟一门事,犷俗坐可革。
长使是邦人,指亭记所茇。
蒋侯家荆溪,胸次饱空阔。
一官寄楚尾,常病登眺窄。
有酒无地把,况助诗句活。
规模作危亭,更为思亲设。
安车几时来,历览吴与越。
俸廪虽云薄,采菽水可啜。
我实通家子,此意敢自别。
愿同竹马儿,就彼上寿列。
岂惟一门事,犷俗坐可革。
长使是邦人,指亭记所茇。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对好友蒋伯玉在官署后新建的名为"望云"的亭子的赞美和感慨之作。诗中首先赞扬了蒋侯的胸襟开阔,他在偏远之地任职,常常渴望登高眺望以舒展情怀。然而,由于环境限制,他无法畅饮助兴,诗歌成了他的精神寄托。
诗人建议蒋侯仿照危亭之规模,不仅为了自己欣赏,更是为了怀念亲人而建。他期待着蒋侯能早日退休,以便有更多时间游历吴越之地,享受朴素的生活。诗人自称是蒋侯的亲戚,表达出深厚的友情,并希望他们能像童年时代一样,一同分享快乐。
最后,诗人期望这座亭子能成为改变当地风俗的象征,让当地人记住蒋侯的仁德,从而提升地方风气。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又寓含了对社会改良的愿望,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