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榕高荔接枫亭,旌戟穿林小队行。
海雨欲来山路远,马头格磔鹧鸪声。
大榕高荔接枫亭,旌戟穿林小队行。
海雨欲来山路远,马头格磔鹧鸪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明代江南山水画卷。首句“大榕高荔接枫亭”,以“大榕”、“高荔”、“枫亭”三个意象串联,展现了一片繁茂的自然风光,榕树与荔枝树高大茂盛,与枫亭相接,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次句“旌戟穿林小队行”,通过“旌戟”和“小队行”的描述,暗示了军队或官员队伍穿越密林的情景,增添了画面的历史感和动态感。
第三句“海雨欲来山路远”,巧妙地运用了“海雨”这一意象,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天,同时也暗示了路途的遥远与艰难,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层朦胧的诗意。最后一句“马头格磔鹧鸪声”,以鹧鸪的啼叫声作为背景音,不仅丰富了听觉感受,也象征着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与前文的壮丽景象形成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立体、生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山水的壮美与旅人的孤独,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又融入了人文情感的表达,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达命斯顺受,务德其勉修。
诚己有要道,兹外非所求。
使君名是庵,可谓善自谋。
端居若无营,志业日以休。
心端物自正,化行速如邮。
野辟岁有获,庭虚讼无留。
民俗兴礼让,闾阎息奸偷。
可以报上恩,可以嗣先猷。
倘异于此道,则为是庵羞。
十五年前相遇地,白头还喜一樽同。
从容笑貌忘君老,款密情期似乃翁。
别席俯迎篱菊秀,全家看尽渚莲红。
临分不用言为赠,奕世忠臣自祖风。
驱车望平野,赤日照万里。
子行抱痾瘵,无乃困跂履。
勿为少别念,且为会合喜。
为我谢亲友,黄鹄今举矣。
霜风动脩竹,寒月照广庭。
此夕南堂客,得无羁旅情。
束书万里外,徒步游上京。
岂惮行役劳,所期功与名。
高文日以丽,经义素所明。
顾我顽钝姿,无以延英声。
衔哀谢时好,守拙伏茅衡。
伫君取高第,光华慰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