虑澹无可屏,端居生夜清。
秋风在长松,谡谡令松鸣。
因之动遥思,思我方外朋。
趺坐深草色,流尘瘗函经。
多露湿空山,欲往未能胜。
回心入初地,万象了不应。
方知见闻表,悠然有合并。
如何怨碧云,役役伤道情。
虑澹无可屏,端居生夜清。
秋风在长松,谡谡令松鸣。
因之动遥思,思我方外朋。
趺坐深草色,流尘瘗函经。
多露湿空山,欲往未能胜。
回心入初地,万象了不应。
方知见闻表,悠然有合并。
如何怨碧云,役役伤道情。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拟古七十首·其七十》,题为“韦左司应物寄僧”。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静思禅意的生活态度。首句“虑澹无可屏”描绘出诗人心境的淡泊,无法摆脱的忧虑被内心的平静所消解。接下来,“秋风在长松,谡谡令松鸣”通过秋风与松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人借此引发对远方僧友的思念。
“趺坐深草色,流尘瘗函经”描绘诗人独自坐在草丛中,沉浸在经书的尘封世界里,流露出对佛教典籍的敬仰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然而,“多露湿空山,欲往未能胜”又暗示了诗人对于出世修行的向往,但现实中的困难使他难以实现。
“回心入初地,万象了不应”表达了诗人决定回归内心,摒弃外界干扰,进入一种空灵无为的状态。最后两句“如何怨碧云,役役伤道情”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无奈和对超脱生活的渴望,以及对道义情感的执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载体,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禅意与对出世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世浮沉的淡淡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