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史十一首·其六》
《咏史十一首·其六》全文
唐 / 李华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汉时征百粤,杨仆将楼船。

幕府功未立,江湖已骚然。

岛夷非敢乱,政暴地仍偏。

得罪因怀璧,防身辄控弦。

三军求裂土,万里讵闻天。

魏阙心犹在,旗门首已悬。

如何得良吏,一为制方圆。

(0)
翻译
汉朝征讨百越之地,杨仆率领庞大的楼船舰队。
他的幕僚们还未建立显赫功绩,江海间已因他而引起动荡。
岛上的夷人并非有意作乱,而是统治者的暴政导致地方不安。
他因拥有珍宝而获罪,为了自保不得不拿起弓箭。
三军将士渴望分封土地,然而万里之外哪里有天子的旨意?
他对朝廷的忠诚依旧,但现实是他的头像已被悬挂在城门示众。
如何才能找到一位优秀的官吏,来制定公正的规则和标准呢?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历史场景的诗歌,其中融合了对古代政治、战争和忠良之士的深刻反思。开篇“汉时征百粤,杨仆将楼船”两句,通过点明历史事件,展现出一幅宏大的画面,杨仆作为将领,带领着楼船前往战场,这不仅展示了当时的军事力量,也反映出了古代战争的壮观景象。

“幕府功未立,江湖已骚然”两句,则透露出战争带来的混乱与不安,即便是军事行动尚未取得成效,但其影响已经波及民间,使得社会秩序受到冲击。这里的“江湖”代指广阔的水域和自然环境,暗示了战争对大自然的侵扰。

“岛夷非敢乱,政暴地仍偏”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边疆民族的同情和对中央政府暴政的批判。尽管边疆民族并无意图引起动乱,但中央政府的残暴统治却导致了土地的不公与偏颇。

“得罪因怀璧,防身辄控弦”两句,描绘了一位忠良之士因为持有象征清廉的璧玉而获罪,并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时刻警惕,手握弓弦。这反映出古代官场中的险恶以及对忠诚者的迫害。

“三军求裂土,万里讵闻天”两句,则是对于战争中人们渴望土地安宁的强烈愿望和对远方天子的期盼。这里的“裂土”指的是割据一方,以图自保,“万里讵闻天”则表达了人民对于中央政权的向往与信任。

“魏阙心犹在,旗门首已悬”两句,通过对古代魏阙(即古都)的怀念和战鼓的悬挂,传达出诗人对于历史记忆的珍视以及战争氛围的紧张感。

最后,“如何得良吏,一为制方圆”则是诗人对于理想官员的渴望,这位能够带来正义与秩序的良吏,如同能将方圆两极调和统一的存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深切期许。

作者介绍

李华
朝代:清

猜你喜欢

立春谢赐幡胜口号呈子瞻冲元内翰子开器资舍人

立春幡胜紫宸朝,正以金珰插右貂。

便觉阳和生暖律,俱承庆泽下层霄。

奇零雪片依楼角,容易风威转柳条。

七十无能不归去,强将衰白向颜韶。

(0)

晨兴

宿露寒犹重,升曦旦尚昏。

高秋凋众木,百里见平原。

水涸看鱼族,田收长稻孙。

冥山不可望,那复更南辕。

(0)

挽孔经父二首·其一

乡里东南秀,衣冠伯仲贤。

先鸣俱中隽,竞爽故无前。

朔雪凋华萼,炎风急逝川。

斗间占紫气,应复在龙渊。

(0)

春日野次

溪云晴漠漠,野日昼阴阴。

燕翼飞高下,花房乱浅深。

和风快吹面,净水喜清心。

极目伤千里,曾无枫树林。

(0)

古桧亭·其一

散栎厌为社,枯梧非有神。

一身具松柏,千岁作秋春。

风影日亭午,露香宵向晨。

唯应仙鹿迹,不悔白头新。

(0)

郑侍郎挽词·其一

置驿无留客,名卿拟上公。

应惟泣遗爱,竞欲颂宽中。

赐履灵台隔,开阡梦泽空。

秋音送归旐,依约认樵风。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